第53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21(1 / 3)
诸子百家散文(13)
6、《列子》
列子的主要着作:
1)《愚公移山》(续上章)
注释:
1、太行、王屋:两座山名。
太行山主峰在今山西晋城县南。
王屋山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南,山有三重,形状像房屋。
2、方:方圆,周围。
这句说:方圆七百里。
3、万仞:形容山极高。
古时七尺或八尺叫一仞。
4、冀州:古九州之一,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之北和辽宁辽河以西的地方,古称冀州。
5、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
6、愚公:和下文智叟都是虚拟人物。
7、且:将近。
8、面:向着。
这句说:向着山居住,即住在山北。
9、惩:戒,苦于。
塞:阻塞。
这句意思说:苦于住在山北面,道路被山堵塞。
10、迂:曲,远。
这里有“绕远”
的意思。
11、室:家。
聚室:聚集全家人。
谋:计议,商量办法。
12、毕力:竭力,尽全力。
平险:削平险阻。
13、指通:直通。
豫南:豫州的南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14、汉阴:汉水南岸。
15、可乎:可以吗?
16、杂然: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的样子。
然:词尾,表示“……样子”
。
许:许诺,赞同。
这句说:纷纷表示赞成。
17、献疑:提出疑问。
18、君:对人客气的称呼,相当于“您”
。
19、曾:相当于“尚”
,“还”
。
下文“曾不若”
的“曾”
,用法相同。
损:毁坏。
魁父之丘:魁父这座小山。
魁父在今河南开封县境内。
20、“如……何?”
相当于“能把……怎么样?”
这句说: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21、且:况且,连词。
焉:何,哪里,疑问代词。
下文“始一反焉”
“有子存焉”
“无陇断焉”
的“焉”
,都是语气助词。
22、杂曰:众曰,大家都说。
诸:“之于”
或“之乎”
二字的合音词。
用于句中作“之于”
,用于句尾作“之乎”
。
“之于”
的“之”
是代词,这里指土石。
渤海之尾:渤海边上。
、隐土:传说中的地名。
24、子孙荷担者:子孙之能荷担者,就是能挑担的子孙(指有劳动力的)。
夫:古时成年男子的通称。
三夫:三人。
25、叩石:打石,凿石。
垦壤:挖土。
26、箕畚(jiben基本音):挑土的土箕、土筐。
这里用如动词,是用箕畚挑土石的意思。
27、京城:复姓。
孀妻:寡妇。
遗男:遗孤,孤儿。
又说:遗男就是遗腹子(父亲死后才生的孩子)。
28、始: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