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21(3 / 3)
p>用来强调修饰语。
为了突出“亡鈇”
,而把定语改为中心词,将中心词“人”
改为修饰语。
2、意:同“臆”
,臆度,猜想,怀疑。
一个“意”
字贯穿全段,引出下文。
3、视:观察,审察。
这里指亡鈇者凭着主观臆断去考察别人的行动。
4、颜色:指面部表情。
承接前文省略“视其”
。
下句同。
5、这句说:没有一样表现不像偷斧头的。
6、俄而:不久。
7、抇(hu胡音):通“搰”
,掘的意思。
谷:山谷,指亡鈇者工作过的地方。
8、他日:过了些日子。
复:又,再。
9、无似:不像。
这句说:没有一点像偷斧头的人。
列子的主要着作:
3)《齐人攫金》
原文: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列子?说符》
释义:
这则寓言说明,抓金的人利令智昏,对客观现实视而不见,所以只看到金子而看不到人了。
译文(参考):
从前,有一个齐人想得到金子,清早衣冠整齐地到市场去,来到卖金子的地方,抓起金子就走。
吏卒把他捕捉,问他:“大庭广众之下,你偷拿金子,是什么缘故?”
他说:“我拿金子的时候,不见有人,只见到金子。”
注释:
1、昔:从前。
2、清旦:清早。
之:往,去。
3、适:来到。
鬻(yu育音):出卖。
所:地方。
4、攫(jue决音):抓取。
5、何:何故,什么缘故。
6、徒:只,仅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