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30(2 / 3)

加入书签

身体会得到很好的保养、生活得很舒适,生命不会受到伤害,这就是所谓的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并顺应和利用自然。

因此,最灵巧的人不会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最聪明的人不会脱离自然条件去空想。

人们对于天有所认识,就能根据观察到的天象,来预测以后生的变化;对于地有所认识,就能根据不同的土质,去种植适宜于生长的植物;对于四时有所认识,就能根据四季节气变化的次序和规律,去处理农事;对于阴阳有所认识,就能根据阴阳之协和,去调理万物。

掌管天文、历象等方面的官员,研究、掌握自然现象和规律,从而指导人们遵循这些规律去做好应做的事情。

把国家治理得纷乱了,是因为天象不好吗?有书说:有关日月星辰的天文岁时自然现象,这是自禹、桀以来都相同的;禹凭借这样的天象条件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桀在同样的天象条件下,却把国家治理得很纷乱,把国家治乱了,不是因为天象条件不好的原因。

是因为时间吗?书说:在春夏两季,(各种生物)都生长茂盛,而蓄积收藏于秋冬两季,这在禹、桀是相同的;然而禹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桀却把国家治理得纷乱,所以国家治理得好或坏,不在于时间因素。

在于地理条件吗?书说:农作物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地,就会生长,失去适宜的土地,就会荒芜,禹和桀的地理条件也是相同的,而禹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桀却把国家治理得纷乱,所以国家治理得好与坏,不在于地理条件因素。

《诗经》上说:“生于岐山的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开辟土地、创业,文王展、巩固”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天不会因为人的厌恶而停止运转,地也不会因为人厌恶辽远而不广阔,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吵闹喧哗而停止正义行动。

天有一定的规律,地有一定的次序和法则,君子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君子持之以恒地遵循通常的规律和准则去做事,而小人计较眼前一时的利害。

《诗经》上说:“只要自身礼义不产生差错,何需顾虑人之言呢。”

就是这个道理。

楚王的侍从车有千辆,这不是明智的做法;君子吃粗粮喝水,不是他愚笨,而是偶然这样。

至于志存美好、高尚,德行厚道,知虑明智,生于现今而志在古往,这些是经过自身努力可以做到的。

因此,君子严肃对待自身的德行,而不羡慕、指望天赐,每日都会进步;小人放弃自身的德行,而羡慕、指望天赐,每日都会退步。

君子之所以每日都进步,小人之所以每日都退步,都是同一个原因,即都是由对待人和自然的态度所决定的。

君子与小人之所以相差悬殊的原因就在于这里。

陨星坠落、树木因干燥而爆裂作响,人们都会恐惧。

是为什么?其实没有什么,是天地的变化,阴阳之转换造成的,这些现象稀少出现。

觉得奇怪,是可以的;而畏惧,就不对了。

日月有蚀变,风雨不时生,而怪星偶然出现,在世上不是经常生的现象。

国家上层清明而政治平和,一般不会在同一个时代内全部出现,对社会没有伤害;上层阴暗而政治险恶,虽然一般不会同时出现,,但对社会没有好处。

因此,陨星坠落、树木爆裂,是天地变化、阴阳转换造成的罕见现象,觉得奇怪是正常的,而畏惧害怕就没有必要了。

在现实事物中,人对自然灾异感到畏惧。

耕田粗恶不精会伤害庄稼,除草不尽会损失一年的收成,政治险恶会失去民众的拥护,田地荒芜庄稼失收,粮价昂贵百姓挨饿,路上可见死人,这是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

国家的政治不清明,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