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我国封建社会秦汉时期9(2 / 2)
,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
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
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
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
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者也。
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
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
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
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
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
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释义:
本文是晁错给汉文帝的一个奏疏。
它论述了展农业生产、储粮备荒的重要性,建议广积粮食,“入粟于边”
,以加强边防。
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实施了他的办法,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展。
晁错的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作用的。
晁错看到土地兼并的危害和农民生活的痛苦,但是他提出重农贵粟主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文中有好些轻视劳动人民的话,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观点。
文章中心明确,前后相承,层层展,逻辑严密,文笔矫健流畅,波澜起伏,是一篇优秀的论说文。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