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我国封建社会秦汉时期50(1 / 3)

加入书签

两汉乐府诗——3

3)《陌上桑》

译文(参考):

日出东南方,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边。

拴桑篮的绳子是黑丝搓成的,挑桑篮的钩子是桂树枝做成的。

头上梳着样子象云朵堆迭而向下坠的髻,耳朵上戴着明月珠做的耳环。

穿着杏黄色花绸裙子和紫色的花绸短袄。

行人见了罗敷,放下担子摸着胡须(形容看她看得出神)。

少年见了罗敷,会无意识地把帽子脱下,把巾整理一番(意为向她炫耀自己)。

耕田人看见她会忘了犁田,锄田的人看见她会忘了锄田。

来往的人往往相互怨怒,都因为想多看一眼罗敷。

(以上为第一章,即乐歌的第一段)

太守从南边来,把车停住不走了,太守打手下人前往,问是谁家的美女?回复是:“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又问:“你有多少岁?”

罗敷答道:“不足20岁,15岁多有余。”

太守命下人去问罗敷:“是否愿意同他一道蹬车而去?”

罗敷回答道:“使君你怎么这么愚蠢!

你有妻,我有夫。

(我怎么会跟你而去呢)。”

(以上为第二段)

罗敷继续说:“我夫婿的官居之处有千余匹车马,他在行列的前端(意为地位高,受人重视)。

凭什么标记认出我的丈夫呢?只要看骑着白马,后面跟着许多骑黑马的随从的,那就是了。

“我丈夫骑的白马的尾巴上系着黑丝,马头上戴着镶金的笼头;腰间挎着鹿卢剑,价值成千上万的钱。

“他十五岁开始就做了府小史(太守府里的小官),二十岁做了朝大夫(朝廷上的高等文官),三十岁做了侍中郎(皇帝的侍从官),四十岁做了专城居(一城的长官,如太守等)。

“他人长得皮肤洁白,很有些胡须。

缓缓地迈着步子,在公府里从容地走着(举止大方、有官派)。

在坐的数千人中都说我丈夫出色(与众不同)。”

(以上为第三段)

注释:

1、隅:作“方位”

解。

东南隅:东南角(方)。

2、青:黑色。

笼:这里是篮子。

3、倭堕髻:样子象云朵堆迭而向下坠的髻。

4、明月:形容珠子的圆和亮。

5、缃:杏黄色。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6、捋:抚摸。

髭(i兹音):嘴上边的胡子。

须:面颊下的胡子。

7、帩头:包头的纱巾。

古男子戴帽,先要用纱巾把头包住。

8、犁:一作“耕”

9、坐:因为。

10、使君:汉代对太守或刺史的通称。

五马立踟蹰:把车停住不走了。

古代乘的车是四匹马拉的,到汉朝,太守出行加一匹马拉车,所以这里说“五马”

踟蹰(chichu持厨音):徘徊不进貌。

11、遣:打。

12、姝:美女。

13、宁:诘问辞,犹言岂、其。

宁可:即其可,能否。

谢:告,这里是“问”

14、一何:何等。

15、东方:指夫婿官居之所。

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

意思是地位高,受人重视。

16、”

何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