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我国封建社会魏晋南北朝时期11(2 / 2)
嫁卫仲道,丈夫死后无子,就回娘家居住。
汉末军阀混战中,她被董卓部下所掳,后又辗转流入南匈奴,居留12年之久,做了匈奴人的妻子,生下两个孩子。
建安十二年,曹操把她赎了回来,再嫁给董祀。
作为着名学者蔡邕的女儿,蔡琰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后汉书:董祀妻传》说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
她还擅长书法。
她的作品,据《隋书:经籍志》,着录有一卷。
现在题为蔡琰所作的只有诗三。
其中五言《悲愤诗》从她被董卓的乱兵所掳写起,揭露这些强盗兵的残酷和被掳者的惨苦遭遇: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诗人叙述了自己的长期痛苦经历,笔端饱含血泪和无限的隐痛。
她不但不敢希望得到人们的同情,还担心因为“失节”
而受人鄙视。
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可怜地位,在她的诗里被充分地反映出来了。
《胡笳十八拍》的特色是强烈地抒自己的怨恨,控诉自己的不幸遭遇。
例如第八拍写道:
为(谓)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谓)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何殛我越荒州?
这真是呼天抢地,把苍天和神灵都咒骂到了。
这种艺术风格和五言的《悲愤诗》有显着的差别。
,两者都富于真情实感,但五言诗着重于生动、细致地描写现实生活,更着重于刻划生活的本质,现实主义成分较浓;《胡笳十八拍》则着重于吐露主观的感情,因此浪漫主义的色彩更多。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