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我国封建社会南北朝时期35(2 / 2)
三义的作用很大,作诗时斟酌运用三义,以风力作骨干,加之以文采的润色,使人玩味到它的诗意,则觉得余味无穷,听到它的吟咏则心中深受感动,这是诗的最高造诣。
作诗若专用比兴,缺点在于意思太深奥,意思深奥,文辞就会出现生硬的毛病。
作诗若只用赋体,缺点在于意思太肤浅,意思肤浅则文辞就松散,轻浮油滑而无所依归,必然产生芜杂散漫的毛病。
四季气候、景物的变化(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对诗作者的感情是有影响的。
欢聚的诗寄以亲热之情,别离的诗寄以哀怨之情。
屈原被谗放逐(着《离骚》),王昭君和亲匈奴;或尸横北方的田野,或魂逐野草(漂泊不定),或负戈外守边疆;
戍边人员衣单,孀妇孤身在闺房泪尽;士有辞官归隐,一去忘返;女有(因兄作诗宣扬她倾城倾国之美而)入宫受宠。
上述放逐、和亲种种事情很感动人,这些思想感情非用诗歌不足以表达。
所以(《论语?阳货篇》)说:“诗歌可以表达友爱,也可以表达怨恨。”
若要使穷途贫贱的人得以心安,隐居者不烦闷,没有比崇尚诗歌更好的了。
文学家没有不爱好诗歌的。
现今在一般读书人中,作诗之风很盛行。
儿童刚能穿衣、上小学时,就一心为写作诗歌而努力了。
由于写得很滥,于是就出现了各式各样平庸的诗歌和杂乱的诗体。
致使富家子弟耻于自己的诗歌达不到水平,就整天写作,整夜苦吟。
这些作品作者独自看看,以为很不错,但众人一看,就觉得平庸鲁钝。
更次的是,有些轻薄的人,嘲笑曹植、刘桢的诗歌古朴笨拙,说鲍照和谢朓的成就越古今。
学习鲍照,终于赶不上他“日中市朝满”
(《代结客少年场行》)这样的诗句。
学谢朓而学不到他的好处,勉强得到“黄鸟度青枝”
这样的句子。
上述这些人白白地抛弃了高尚的诗歌趣味,在文学上是未入流的。
(第三段提要:先述五言诗的优点,诗歌的作法和作用,后评齐、梁诗歌创作中的不良倾向。
)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