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40(1 / 2)

加入书签

唐朝的作家及其作品

十、岑参

小传:

岑参(715—770年),唐朝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

他早丧父,是在哥哥的教养下成长起来的。

杜确《岑嘉州集序》说他“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

744年举进士,749年(天宝八年)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文书。

天宝末,封常清任安西节度使,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肃宗在凤翔时,任右补阙,后出为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长史。

55岁左右升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县)刺史。

罢官后客死成都旅舍。

有《岑嘉州集》,存诗360。

岑参几度出塞,久佐戎幕,对边地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他曾以激越的情思歌颂了边防战士英勇的战斗精神,描写了多种多样的边塞生活。

他的边塞诗大都即事命题,绝少因袭。

从他的诗里我们可理解到古代远征者的理想:他们远涉沙碛,不只是为了勤王保国,更重要的是为了保卫边地人民的和平生活。

他描写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也写到苦乐悬殊的官兵生活。

与所写的内容相适应,他采取了不同韵律的歌行体,使声调与内容相互适应,相互挥。

他的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诗风奇峭,远播异域,是盛唐的一位重要作家。

宋朝的陆游非常推崇岑参的诗。

他在《跋岑嘉州诗集》写道:“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

……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又在《夜读岑嘉州诗集》写道:“公诗信豪伟,笔力追李、杜。

常想从军时,气无玉关路。

……诵公天山篇,流涕思一遇。”

陆游推尊岑参,不仅仅是在艺术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其“以身许国”

的精神方面。

岑参的作品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原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释义:

754年(天宝十三年)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这诗是他在轮台幕府雪中送人归京之作,表现了边防军营中的奇寒与天山、瀚海的壮丽雪景。

起四句写边塞北风猛烈,飞雪来早的情景,其次六句写风雪严寒中的营幕生活,接着四句写中军的环境和宴会场面,最后四句写雪地送别。

全诗色彩鲜明,笔调明快豪放,风格别致,是边塞诗中的名篇。

译文(参考):

朔风呼啸百草折,边地八月飞雪盖。

恰似一夜春风至,万树梨花竞相开。

雪花飘入珠帘内,浸湿罗幕寒意来。

狐皮大衣难保暖,锦被单薄不御寒。

将军拉弓难控制,都护铁衣冷难穿。

浩瀚沙漠百丈冰,阴云密布万里暗。

中军帐内摆酒宴,胡琴琵琶羌笛欢。

傍晚大雪落辕门,狂风扯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行,去时漫天飞雪山。

山回路转君不见,大漠雪飘马行难。

注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