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70(1 / 2)
柳宗元的作品
5)《钴鉧潭记》
原文:
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释义:
柳宗元的山水记,善于抓住各地山水的特征,作细致生动的描写,并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
这篇开头写钴鉧潭是怎样构成的,文字极为精炼。
如“颠委势峻”
,既写出冉水的地势,上游高下游低,也写出水势由高到低的峻急。
再如“荡击益暴,啮其涯”
,拿本来是用来指人或动物的“暴”
、“啮”
来指没有生命的水势的“汹涌”
和“侵蚀”
力量,就给水赋有了生命力,写得更为生动形象了。
又如不说流沫“如轮”
,而说“成轮”
,是着力写漩涡形成浪花的大。
通过这些,就写出了钴鉧潭的特点。
后面写潭上的景物,经过他改造后,显得更美。
最后归结到自己的身世和贬谪心情。
这篇里也透露出一些当时的现实情况,劳动人民由于官税私债的残酷压迫,丧失他的土地,只能到山里去过活。
译文(参考):
钴鉧潭在西山西边。
它一开始呢,是冉水从南边哗哗地奔流过去,撞到山石上,就拐了个弯向东流过来;
冉水的源头地势高,水从上而下,流势峻急,冲击得山石更凶暴猛烈,还不断地侵蚀着岸边,所以潭边宽中间深,(冲击的力量)最后碰到山石才停下来。
水流激起漩涡形的浪花,成为车轮那样一圈圈的,然后缓缓流去。
它那清澈又平静的水面,差不多有十多亩呢。
潭边有树环绕着,还有泉水从上面悬挂下来。
潭上住着人,因为我经常去游玩,有一天他来敲门告诉我:“我受不了官租和私人债务的重压,已经在山里开辟出土地,要搬到那里去住。
砍了山上的树换了个住处,希望用潭边的田换点钱来缓解目前灾难(纳税还债)。”
我高兴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于是我加高了原有的土台,延长了原有的栏杆,引导泉水从高处流到潭里,出清脆的声音。
这里尤其适合在中秋的时候赏月,能看到天空高高在上,空气清新宜人。
是什么让我乐意住在这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而忘记了故乡呢,不就是这个潭吗?
注释:
1、钴鉧(guu古母音):熨(韵音)斗。
钴鉧潭:形状像熨斗的潭。
在今湖南零陵县西。
柳宗元记永州地方八处名胜山水之一。
2、盖:这里用来承接上文,解释原故,是“是”
的意思。
冉(ran染音)水:水名,即染溪。
3、屈折:曲折。
4、颠委:尾。
指上游和下游。
荡击:激荡冲击。
5、啮(nie聂音):咬,这里是侵蚀的意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