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若向三国觅君臣,李郎才气配刘(7 / 13)

加入书签

   “亦教族内兄弟知晓,我家已与袁氏结怨。”

    “日后当同心抗袁,勿生他念,否则不用曹公动手,吾必亲手杀之。”

    叔父喏喏而退,不敢出言顶撞。

    李通既杀来使,人报郎陵长赵俨求见。

    李通即将之请入,并问目前豫州是个什么情况。

    赵俨脸色不好,皱着眉头,叹道:

    “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

    “有心附朝廷者复收其绢帛,恐惹民怨。”

    “况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99章若向三国觅君臣,李郎才气配刘君(第2/2页)

    情况比众人想象的还要严重。

    豫州除了大部分郡县叛变,不给前线输送钱粮之外。

    剩余极少数仍旧依附于朝廷的郡县,却人心惶惶。

    当地的老百姓都觉得投袁是大势所趋,为什么他们的家乡不跟从其他郡县?

    同时,

    袁氏的情报系统再次发力,发动了舆论攻势。

    许多豫州百姓都觉得,只要投了袁氏,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

    因为袁绍性格是出了名的宽仁。

    所以赵俨提到,现在还没有反叛的郡县也不好征收赋税锦绢,因为担心引起民怨。

    言外之意,是希望李通业马上停了阳安郡的赋税征收,免得乱上加乱。

    李通却道:

    “袁绍与曹司空、刘将军相持甚急,左右郡县背叛乃尔。”

    “若锦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李通表示,赵哥你的好意我明白。

    但咱家老板是个什么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

    现在汝南全境反叛,就老曹那多疑的性格。

    我要是不把阳安的赋税送上去,老曹不得砍了我啊?

    李通执意要继续征税,就是为了避嫌。

    赵俨是李通的好友,乃出言劝道:

    “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暂缓征税。”

    “君可还富于百姓,颍川自有我为君释此患。”

    赵俨的意思就是兄弟你别折腾了。

    汝南都乱成这样了,就你这阳安还是曹公的根据地,可不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