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汇丰居然在这时候妥协?(3 / 4)

加入书签

”系统,内筒承担主要重力荷载,外筒则有效抵抗强风作用。

大厦功能分区明确:高层为顶级(甲级)写字楼,底层则规划为商场与餐饮空间,怡和集团旗下的餐饮品牌“美心”便在此占有一席之地。

大厦在落成时已配备亚洲最快的电梯和最大型的空调冷却系统,彰显其技术领先地位。1984年,出于安全考虑,大厦将原易脱落的纸皮石外墙更换为更稳固的铝板饰面

。其独特的“圆窗”造型,早已成为港城摩天楼最具辨识度的记忆符号之一,被誉为“中西合璧建筑美学的典范”。

它的落成,极大地推动了中环金融核心区的最终形成,并大幅提升了港城甲级写字楼的设计与建造标准。

对于掌控怡和的凯瑟克家族及其股东而言,康乐大厦就是他们商业帝国坚不可摧的图腾。它稳稳矗立在中环的天际线上,仿佛昭示着怡和在港城经济版图中无可撼动的地位。

1987年,怡和集团将大部分业务从旧总部迁入这座现代化摩天大楼,这里自然也成为董事局会议的核心场所。

然而,帝国的基石并非看起来那般稳固。时间推移到1987年秋,一场席卷全球的股灾猛烈冲击港城。恒生指数暴跌,市场恐慌蔓延,甚至一度被迫停牌。

金融风暴的寒流,无情地刺破了怡和系看似辉煌的泡沫。

会议室内,康乐大厦高层的怡和董事局里,空气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那些向来从容自若、甚至带着几分倨傲的股东们,此刻脸上写满了焦虑与不安。他们低声议论着残酷的现实:

“完了……怡和洋行现在的市值,跌得只剩百亿港元出头了!置地公司更惨,50亿都岌岌可危……”一个声音颤抖着说。

“我们洋行掌控着港城这么多命脉产业,码头、地产、零售……怎么会缩水成这样?”另一位股东难以置信地拍着桌子。

“覆巢之下无完卵!现在哪家公司的股价不是腰斩再腰斩?怡和能剩这些,已经……已经算不错了。”旁边的人颓然叹息,试图寻找一丝安慰。

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汇丰那边……风声很紧,据说在评估我们的偿债能力,有抽贷的可能!”

“什么?!”有人惊怒交加,“我们按时付息还贷,现在写字楼空置率是高了点,但租金还在收!他们凭什么落井下石?岂有此理!”

沉重的叹息声在会议室里回荡。股东们心知肚明,怡和集团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多年前在九龙仓争夺战中败给船王包玉刚,失去了这艘重要的“旗舰”,迫使怡和只能更加依赖旗下的置地公司,不断在港城核心区以高价抢夺地皮以维持其“地主”地位。这种激进策略,在市场繁荣时是扩张利器,但在经济下行、地产疲软时,却成了沉重的负担,将怡和与置地双双拖入亏损的泥潭。

沉重的木门被猛地推开,打断了众人的议论。

亨利·凯瑟克和西门·凯瑟克兄弟俩面色冷峻地步入会场。虽然西门是名义上的董事局主席,但真正掌握决策权、气场迫人的是兄长亨利。他径直走向主位坐下,犀利的目光扫过全场。股东们立刻收敛声息,带着复杂的心情望向这对帝国的继承人。

“各位都收到风了。”亨利·凯瑟克的声音低沉而直接,没有任何寒暄,“何晓的舰队已经开火,正在二级市场疯狂扫货,目标是狙击置地公司的控股权。置地一旦失守,意味着什么,不需要我再强调吧?都说说,有什么应对之策?”

短暂的沉默后,几位核心股东争相发言:

“亨利董事,西门主席,现在没有退路,必须力保置地!九龙仓的教训不能再重演了!”

“对!置地是我们的根基!我提议,暂停今年的股东分红,把资金集中起来,在市场上回购置地股票,跟何晓拼到底!我就不信我们这么多年的根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