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风雨欲来(1 / 3)

加入书签

春节过后,药膳馆的生意愈发红火。非遗传承人的名号加上程明的网络宣传,让小店成了成都的\"打卡地标\"之一。

这天早晨,我刚打开店门,就看到一位穿着考究的中年女士站在门外。她约莫五十出头,一头利落的短发,手腕上的玉镯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程师傅,久仰大名。\"她递上一张烫金名片,\"我是'蜀香园'餐饮集团的董事长李蓉。\"

我接过名片,心中一惊。\"蜀香园\"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餐饮连锁企业,旗下有数十家高档餐厅。

李蓉环顾我们简陋的小店,开门见山:\"程师傅,我想投资您的药膳品牌,打造全国连锁。\"

\"连锁?\"我下意识摇头,\"药膳讲究因人施膳,连锁经营恐怕...\"

\"您先别急着拒绝。\"李蓉微笑着打断我,\"我们不做标准化快餐,而是打造高端养生会所。每家店都配备专业中医师,根据顾客体质推荐药膳。\"

她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厚厚的企划书,封面上印着\"青城药膳\"四个烫金大字。翻开内页,是详细的商业计划:三年内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开设二十家分店,每家投资五百万;建立中央厨房,由我监督药膳核心配方;利润分成三七开,我占三成。

\"按保守估计,\"李蓉指着财务报表说,\"您每年至少能分到一千五百万。\"

这个数字让我和林素都倒吸一口凉气。一千五百万,是我们这个小店几辈子都赚不到的数目。

\"这...\"林素声音有些发抖,\"程远...\"

我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药柜前,轻轻抚摸着师父传给我的铜药铲。铲面已经被药材磨得发亮,上面刻着的\"道法自然\"四个字依然清晰可见。

\"李总,\"我最终开口,\"感谢您的厚爱。但药膳之道,贵在心传。同样的配方,不同的人做出来,效果可能天差地别。连锁经营,恐怕难以保证品质。\"

李蓉不以为然地笑了:\"程师傅多虑了。我们会严格培训厨师,您每月去各店指导一次就行。\"她顿了顿,\"何况,您就不想让药膳走向全国吗?\"

这句话戳中了我的软肋。传播药膳文化,一直是我的心愿。

\"给我们三天时间考虑。\"林素见我犹豫,适时插话。

送走李蓉,店里陷入了沉默。林素翻看着企划书,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程明放学回来听说后,也激动不已:\"爸!这是天大的机会啊!\"

\"你觉得该接受?\"我问儿子。

\"当然!\"程明手舞足蹈,\"想想看,全国各地的病人都能吃到正宗的青城药膳,多好啊!\"

我望向窗外的梧桐树,新芽初绽。商业扩张确实能让更多人接触药膳,但连锁经营真的能保持本真吗?

夜深人静时,我翻开《青城药膳录》,重读师父的教诲:\"药膳如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宁可少而精,勿要多而滥。\"

第二天一早,我做了一个决定——实地考察\"蜀香园\"的运营情况。李蓉很爽快地安排了参观,派专车接我们去了他们在成都最高端的门店。

餐厅位于五星级酒店内,装修奢华,服务员个个训练有素。厨房设备先进,食材考究。但当我提出要看药膳制作过程时,厨师长却支支吾吾,最后端出的\"四神汤\"明显火候不足,药材也没有充分煎透。

\"这是按照程师傅的配方做的,\"厨师长辩解道,\"可能差了点味道...\"

我摇摇头:\"不是味道的问题。四神汤要三煎三滤,你们只煎了一次。茯苓和芡实的药性根本没有完全释放。\"

回程的车上,林素和程明都沉默了。实地考察证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