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陛下称张御史??!”
这一声嘶吼,带着一种近乎荒诞的坚持和最后的尊严,竟然短暂地压过了老朱的怒意。
牢房内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僵持。
老朱胸膛剧烈起伏,死死盯着张飙,仿佛下一刻就要亲...
玄武楼的风,吹得朱棣衣袍猎猎。那块褪去颜色却仍带着血痕的红绸,在夜空中翻卷几下,便如一片落叶般消失在秦淮河畔的灯火深处。沈浪望着它远去的方向,久久未语。
“主公……”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林昭今日入宫谢恩时说,已有三十七名旧史官愿赴正史馆效力,其中不乏曾因直言被贬的前翰林编修。他们提了一个条件??新修国史,须由民间士人共审定稿。”
朱棣没有回头,只是轻轻点头:“准了。不但要共审,还要将每卷初稿张贴于六部衙门前,任百姓评阅、批注、上书异议。若有一字不实,即刻更正。史书不是帝王家谱,是千万人用命写下的教训。”
沈浪心头一震。他知道,这一步迈出,意味着大明从此再无“钦定”之史。君王的一言一行,都将置于万目睽睽之下。
“可有人会说您沽名钓誉。”他提醒道。
“那就让他们说去。”朱棣冷笑一声,“我起兵时,天下说我叛逆;我进城时,百姓说我仁义。是非功过,自有后来者论断。但我清楚,若我不做这件事,百年之后,又是一个‘焚稿灭迹’的轮回。”
他转身望向沈浪,目光如炬:“你可知为何我宁可缓攻南京三个月,也要等建文自己退位?不是怕打不过,而是怕人心不服。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