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老朱,你知道马皇后是怎么……【(3 / 9)

加入书签

事,尤重黄子澄、齐泰所掌机要;

    《靖难纪实》,如实记载燕军南下过程,不分美丑,凡劫掠、误杀、逼降等事,一律载入;

    《民生志》,则按州府分卷,收录百姓日常疾苦、土地赋役、水利兴废、教育存亡之状。

    每一卷成稿,皆公开审读。百姓可持纸笔赴馆批驳,也可联名上书要求重查。有官员怒斥此举“亵渎朝廷威严”,林昭当庭反问:“若连被你们压迫的人说话的权利都要剥夺,那这朝廷,究竟是为谁而立?”

    ***

    与此同时,朱棣并未停歇。

    他下令重开科举,但改试法:第一场仍考四书五经,第二场增策论一道,题目为“如何防止权臣乱政”;第三场竟令考生模拟“百姓请愿大会”,由主考官扮作贪官,考生需现场辩论驳斥。一时间舆论哗然,然录取者多为敢言之士,民间称“真才出矣”。

    赋税方面,命户部清查全国田亩,推行“一条鞭法”雏形:合并徭役、杂税为银两统征,减轻贫户负担。并严令地方官每年上报饥荒预警,迟报者罢官,瞒报者斩首。

    最令人震惊的是军制改革。朱棣废除世袭卫所私兵制,设立“轮戍营”:士兵三年一轮换,由中央统一训练、供给,将领不得擅自调动。同时开放武举,允许平民子弟应试,优秀者可直接授校尉职。

    他对兵部尚书道:“藩王不可再握重兵,但将士也不能成为某个人的家奴。军队属于国家,不属于任何一家一姓。”

    他还派使团前往蒙古、西域、安南、爪哇等地,携带丝绸、瓷器、农具,换取马匹、种子、医药,并邀请各国学者来华交流。诏书中写道:“天地之大,非独我华夏有道;万邦之智,皆可为我所用。”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