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朝堂风云起(2 / 4)

加入书签

点燃了火药桶,引得众人纷纷附和。

宋徽宗的眉头微微蹙起,心中对这些大臣的固执颇为不悦。

他不动声色地将目光投向李纲,微微眨了眨眼,递过去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李纲心领神会,这位历经风雨、沉稳坚毅的大臣,在朝中威望颇高,对赵翊的能力更是了然于心。

“李爱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宋徽宗的声音在朝堂上悠悠响起,瞬间,原本喧闹的朝堂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李纲身上。

李纲迈着沉稳的步伐,向前一步,双手抱拳,身姿挺拔,声音洪亮而坚定地说道:“陛下,臣以为赵翊殿下完全能够胜任全国兵马大元帅这一重任。

”他的话语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再次激起群臣的议论纷纷。

“诸位莫要着急,且听我细细道来。”李纲目光扫视一圈,继续说道,“赵翊虽年轻,但早已在战场上历经磨砺,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战斗经验。”

“还记得河间抗金之战吗?彼时金兵来势汹汹,妄图一举拿下河间,局势万分危急。

赵翊临危受命,带领着为数不多的兵力奔赴河间。他深入分析敌我形势,巧用疑兵之计。在城外布置多处伏兵,虚张声势,让金兵误以为我军兵力雄厚。

金兵被赵翊的谋略所迷惑,阵脚大乱。而赵翊趁机发动突袭,打得金兵措手不及,狼狈逃窜,成功保卫了河间,此役初显殿下的军事才能。”

“中山防御战更是打得精彩绝伦。金兵以数倍兵力围困中山,企图将这座战略要地收入囊中。

赵翊在城中粮草短缺、兵力悬殊的困境下,坚守城池,毫不退缩。

他组织城中百姓一同参与防御,挖掘深壕、加固城墙,与将士们同甘共苦,鼓舞士气。

金兵一次次的进攻都被殿下巧妙化解,在漫长的防御战中,赵翊还不时派出精锐部队出城偷袭金兵的粮草辎重,扰乱金兵的部署。历经数月苦战,金兵始终未能攻破中山,只能无奈退去。

这一战,彰显了赵翊卓越的防御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还有潭州保卫战,潭州乃南方重镇,金兵企图从这里打开南侵的突破口。

赵翊奔赴潭州后,迅速整合各方力量,制定了周密的防御计划。

他利用潭州周边的地形,在险要之处设下埋伏。金兵攻城时,先以强弩压制金兵的进攻,待金兵进入埋伏圈,伏兵四起,金兵陷入混乱。

他又亲自率领骑兵从侧翼杀出,与城中守军形成夹击之势,金兵大败,潭州得以保全。此役充分展现了殿下灵活多变的战术运用和果敢的指挥能力。”

“至于东京保卫战,那更是意义非凡。金兵兵临东京城下,东京危在旦夕。

赵翊统筹全局,合理调配城内的兵力和物资。他组织军民加固城墙,设置多重防御工事。

在战斗中,他亲临前线,鼓舞士气,将士们在他的带领下,奋勇杀敌。

他还巧妙地运用火攻战术,烧毁金兵的攻城器械,让金兵的进攻屡屡受挫。最终,成功击退金兵,保卫了东京,守护了我大宋的都城。

这一战,赵翊的英勇和智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李纲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群臣们听得目瞪口呆,原本反对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

他们没想到,平日里看似年轻的赵翊,竟有如此辉煌的战绩。

宋徽宗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看着下方的群臣说道:“现在,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

一些原本激烈反对的大臣,此刻也低下了头,不再言语。毕竟,事实摆在眼前,赵翊的军事才能确实不容小觑。

“陛下英明,臣等无异议。”群臣纷纷跪地说道。

“陛下,这只是您的一厢情愿罢了!”李邦彦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