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二十九章 大伯爵与小知县(2 / 5)
沈昭端坐主位,环视众人,朗声道:“今日召集诸位,并非为战,而为盟。朝廷欲收我权,断我路,夺我粮,废我制。但他们忘了,辽东之存,非因朝廷恩赐,而因万民同心、三军用命、四邻共助!”
他起身,指向墙上巨幅地图:自鸭绿江至西拉木伦河,从长白山到科尔沁草原,红线勾勒出一道横贯北疆的防御体系。
“此乃‘北盟’构想。”沈昭声音铿锵,“辽东、朝鲜、喀喇沁、科尔沁残部、兀良哈诸部,结为军事同盟,互派使节,共享情报,协防边境。战时联军出击,平时互通有无。凡侵我者,五方共击之!”
厅内一时寂静。赵文渊率先起身拱手:“末将愿率辽东铁骑,誓死捍卫此盟!”
崔允植亦离席跪拜:“我国王世子亲笔书信在此,朝鲜愿以江华为质,永结同好!”
阿鲁台哈哈大笑,抽出腰刀插入案前木桌:“草原男儿不说虚话!只要沈将军一声令下,喀喇沁十万控弦之士,皆可南下勤王!”
沈昭一一扶起众人,眼中光芒炽烈:“好!自今日起,北盟成立,设常设枢府于辽东,每年春秋两季召开盟会,共议边务。另设‘通商司’,打通辽东?开城?库伦商道,以盐、铁、茶、布易马匹、皮毛、药材,使我北疆自成一体,不受制于人!”
消息传出,震动四方。不出半月,蒙古诸小部纷纷遣使来投,愿入北盟;山东商人暗中突破海禁,运粮北上换取军需;甚至连蓟州守将也秘密致信,愿与辽东互通声气。
京师震怒。
崇祯十五年冬,圣旨再至:诏令沈昭即刻卸去“镇北大将军”衔,交出辽东兵符,回京述职。随旨而来的,还有都察院御史一名,奉命“巡查边储,整顿军纪”。
沈昭接旨当日,全城百姓自发聚集城门之外,手持灯笼,静默相送。孩童停课,商户闭店,老兵拄拐列队,妇人怀抱婴孩焚香祷告。
他在城门前跪地三叩首,朗声道:“臣沈昭,受命守土,不敢擅离。今奉旨回京,唯愿辽东安宁,百姓康乐。若有罪责,一人承担,不累三军!”
言罢起身,换上官服,带两名亲随,随御史南行。
一路行来,处处可见流民逃荒,村落凋敝,黄河决堤处千里泽国,饿殍遍野。沿途官吏贪腐横行,税赋苛重,而京营士兵竟衣不蔽体,操演时连弓都拉不开。
沈昭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曾以为打败建州便是救国,如今才知,外患虽除,内腐更深。
抵达京师那日,正值元宵。皇城张灯结彩,贵胄饮酒赏舞,而城外难民挤在护城河边啃树皮。沈昭乘马入城,所过之处,百姓纷纷跪拜呼喊:“沈将军救我们!”
朝堂之上,气氛森严。周延儒立于殿首,冷声道:“沈昭,你擅自设立北盟,勾结外藩,私造火炮,扩军逾额,可知罪?”
沈昭昂首而立:“臣无罪。北盟乃御敌之策,非谋逆之举;火炮为防边所用,图纸器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