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心思(2 / 6)

加入书签

前自敦煌传来飞鸽传书。”陆炳取出一枚竹管,倒出寸长绢条,“赵九渊已确认‘断指判官’身份,此人原为燕王府驯鹰师,后转入影炉院七煞轮执刑组。据巴尔泰密报,此人近年频繁与瓦剌小王子部往来,交易内容不止兵器,更有大明九边布防图的拓本。”

    顾正臣眉心紧锁:“他们不仅想乱政,还想亡国。”

    “更可怕的是……”陆炳声音压得极低,“伊斯玛仪昨夜星象观测发现,黑水渊上空现‘荧惑守心’之象,主帝王受困、社稷将倾。而今日早朝,礼部尚书竟主动奏请重修南郊祭天台,称‘天象示警,宜行大典以安民心’。”

    顾正臣冷笑:“他是急了。”

    “谁?”

    “幕后之人。”他踱步至窗前,推开半扇,“礼部尚书一向谨小慎微,从不轻言改制。如今主动提议祭天,分明是要借‘天命’二字做文章。若能在祭典当日制造异象??比如雷击祭坛、火焚祝文,或有刺客混入仪仗??便可渲染成‘上天震怒’,进而逼迫太子暂缓新政,甚至重启藩王议政权。”

    陆炳咬牙:“要不要先将其软禁?”

    “不可。”顾正臣摇头,“此人若真是敌线棋子,背后必有周密布置。我们一动他,整张网便会收缩,线索尽断。不如……顺水推舟。”

    “您是说?”

    “准奏。”顾正臣转身,眸光如电,“不但准奏,还要大办。传旨工部,调集三千工匠,十日内完工;命户部拨银十万两,采办祭器牲礼;更要昭告天下,此次祭天乃‘中兴盛典’,邀请各地藩王遣使观礼。”

    陆炳愕然:“这岂非正中其下怀?”

    “没错。”顾正臣唇角微扬,“但他们不知道,我也懂‘借势’二字。”

    他提笔疾书,落下一纸手令:“即刻召苏挽云回京。她既是游医,又通毒理,最擅伪装与解毒。我要她在祭典前潜入礼部,查清所有祭器来源、香料产地、乃至每一头牺牲的喂养记录。若有半分异常,立即上报。”

    “若遇危险?”

    “她若怕死,就不会加入十二骑。”顾正臣淡淡道,“再说,我还给她留了一道保命符。”

    陆炳不解:“什么?”

    “《贞观终章?续篇》第十七页。”顾正臣合上笔匣,“她说那是治风痹的药方,其实是一套暗语密码,只有夜巡司核心成员才能破译。她带着这本书进礼部,等于随身携带着我的耳目。”

    话音未落,门外脚步急促。

    一名青衣小校跪地禀报:“启禀大人!哈密卫急报:雪豹营副统领韩十四,在押送俘虏途中遭遇伏击,全队二十八人尽数殉国,唯独……唯独俘虏高燧亲笔信原件失踪!”

    室内空气骤然凝固。

    陆炳猛地握紧刀柄:“定是内部泄密!否则敌人怎知押运路线?”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