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稚子惊村(1 / 5)
青山镇外的风总带着草木气。春末时,风裹着漫山槐花香扑进王家村,村口那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便簌簌落着花,花瓣飘进泥路的车辙里,被往来的牛车碾成带着甜香的碎末。
村子依山而建,青灰色的瓦檐顺着山势铺展开,像给青山系了条皱巴巴的布带,而柳家那座孤零零的土坯房,就嵌在布带最不起眼的尾端——土墙上还留着去年雨水冲出来的沟痕,篱笆院歪歪扭扭,连院门口那棵枣树都比别家的矮上半截,一看就是外姓人的住处。
柳强蹲在篱笆门口编竹筐,粗糙的手指把竹篾折出清脆的声响。
他后背的旧伤又在阴雨天隐隐作痛,那是十年前刚搬来王家村时,被几个村民推搡着撞在石磨上留下的。
作为村子里唯一的外姓人,这些年他和媳妇王桂芝就像扎在麦田里的野草,哪怕勤勤恳恳种着村西头那片最贫瘠的地,也总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他爹,你快进来看看!”屋里突然传来王桂芝带着哭腔的呼喊,声音抖得像被风吹着的槐树叶。
柳强手里的竹篾“啪”地断了,他踉跄着冲进屋,只见王桂芝躺在床上,接生婆正抱着一个裹在粗布襁褓里的婴儿,脸上是掩不住的惊奇:“柳家汉子,你家这娃……不对劲啊。”
柳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伸手想去接孩子,指尖都在抖。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个孩子,可媳妇怀了三回,前两回都没保住,如今好不容易生下来,难道又出了岔子?
“咋……咋不对劲了?”他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磨过木头。
接生婆把襁褓微微掀开一角,露出婴儿的小脸。那孩子闭着眼,睫毛纤长得不像刚降生的娃,小鼻子微微翕动,呼吸匀净得很。可奇就奇在,他周身仿佛萦绕着一层极淡的光晕,不是阳光,也不是灯光,而是一种温润的、像清晨朝露折射出的光,连裹着他的粗布都显得亮堂了几分。更神的是,刚才还哭闹不止的邻居家小孩,此刻竟扒着门框安静地看着,连一声哭啼都没有。
“你看这娃的气息,稳得像个成年人,还有这光……”接生婆压低了声音,“我接生三十多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娃。莫不是什么妖邪……?”
王桂芝躺在床上,眼泪顺着眼角往下淌,却不是伤心,而是激动:“不管是啥,都是我的娃!是柳家的根!”
柳强小心翼翼地接过孩子,只觉得怀里轻飘飘的,却又暖得发烫,仿佛抱着一团揉碎的阳光。他看着孩子皱巴巴却透着灵气的小脸,突然想起自己过世的爹临终前说的话——柳家几辈单传,总要出个能撑起门户的人。或许,就是这个娃了。
村里人很快就知道了柳家生娃的事,有人好奇地凑到院门口张望,也有人在背后嚼舌根,说外姓人就是邪性,生个娃都透着古怪。可柳强不管这些,他翻出家里仅有的积蓄,去青山镇请了最有名的陈先生来给孩子取名。
陈先生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戴着一副磨得发亮的老花镜,平日里除了给镇上的富家子弟教书,轻易不出门。柳强把他请到家里时,王桂芝正抱着孩子坐在炕沿上,那孩子不知何时醒了,睁着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安安静静地看着陈先生,竟没有一丝孩童的哭闹。
陈先生愣了愣,扶了扶老花镜,仔细打量着孩子:“这娃眼神清亮,透着股灵气,是个好苗子。”
“先生,您给取个名吧,”柳强搓着手,语气恭敬,“俺们没啥文化,就想让娃将来能枝繁叶茂,不再像俺们这样受委屈。”
陈先生沉吟片刻,目光扫过院墙外那片刚冒芽的柳树林——那是柳强去年春天栽下的,如今已抽出嫩绿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曳。“不如就叫柳林吧,”陈先生缓缓开口,“‘柳’是本姓,‘林’取枝繁叶茂之意,盼他将来能撑起门户,让柳家子孙成林,不再单传。”
“柳林……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