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稚子惊村(2 / 5)
名字!”柳强猛地一拍大腿,连声道谢。王桂芝也跟着笑,眼泪又掉了下来,滴在孩子的襁褓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自那以后,柳林的名字就传遍了王家村。村里人对这个娃的态度很复杂,既好奇他出生时的异象,又因为他是外姓人而带着几分排斥。
可柳林似乎天生就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魔力,不管是谁见了他,哪怕原本带着偏见,也会被他那双清澈的眼睛和安静的性子打动。
柳林长到一岁时,就显出了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别的孩子这个年纪还在满地爬,咿咿呀呀说不出完整的话,可柳林已经能稳稳地站在地上,甚至能跟着王桂芝学说话。
有一次,王桂芝在院子里摘菜,嘴里念叨着“黄瓜、豆角、茄子”,柳林竟跟着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来,吐字清晰,连音调都分毫不差。王桂芝惊喜地把他抱起来,在他脸上亲了又亲,声音哽咽:“俺的娃是神童!是神童啊!”
消息很快传到了村里的私塾。私塾先生姓李,是个秀才,是村子里的人花高价请回来的,平日里总觉得王家村的孩子愚笨,没几个能成器的。
听说柳林的事后,他不太相信,特意跑到柳家来看。当时柳强正在院子里劈柴,柳林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什么。
李秀才凑过去一看,顿时惊得说不出话来——那地上画的竟是“一、二、三”三个汉字,笔画虽稚嫩,却工工整整,没有一丝歪斜。要知道,私塾里那些四五岁的孩子,学写“一”字都要练上半个月,可柳林才一岁,连笔都没拿过,竟能凭着记忆画出字来。
“这……这是你画的?”李秀才指着地上的字,声音都在抖。
柳林抬起头,眨了眨眼睛,点了点头,又拿起树枝,在旁边画了个“四”。
李秀才倒吸一口凉气,看向柳强的眼神彻底变了:“柳家汉子,你家这娃不是一般人啊!将来要是送到私塾,必成大器!”
从那以后,村里对柳林的态度彻底变了。那些曾经排挤柳强夫妇的人,如今见了他们都会主动打招呼,有的甚至还会送些自家种的蔬菜、做的点心。柳强夫妇的腰杆也终于挺直了,走到哪里都带着笑——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柳林。
柳林三岁那年,李秀才亲自上门,说要收他为徒,免费教他读书。柳强夫妇自然求之不得,当天就给柳林换上了新做的粗布衣裳,送他去了私塾。
私塾设在村子东头的一座旧庙里,里面摆着十几张破旧的书桌,坐着十几个四五岁到七八岁的孩子。柳林是里面最小的,却也是最惹眼的。别的孩子上课总爱东张西望,偷偷玩手里的泥巴,可柳林却坐得笔直,一双眼睛紧紧盯着李秀才,听得格外认真。
李秀才教的第一本书是《千字文》。他先念了一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然后逐字讲解意思。别的孩子还在琢磨“玄黄”是什么意思,柳林已经跟着念了起来,不仅字音准确,连节奏都和李秀才一模一样。李秀才让他站起来再念一遍,他竟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甚至还能说出每个字的大致意思——虽然稚嫩,却切中要害。
“奇才!真是奇才!”李秀才抚着胡须,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这孩子过目不忘,将来考科举,必能中状元!”
私塾里的孩子们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小师弟。起初他们还因为柳林年纪小、学得快而嫉妒,可柳林从不骄傲,谁有不懂的地方问他,他都会耐心地讲解,用最简单的话把复杂的道理说明白。有一次,村里的胖小子王小虎因为背不出《百家姓》被李秀才罚站,柳林就趁着课间,拉着王小虎的手,把《百家姓》编成了儿歌,一句一句教他唱。没过多久,王小虎就把《百家姓》背得滚瓜烂熟,连李秀才都夸柳林有办法。
柳林不仅读书厉害,还透着一股常人没有的沉稳。有一年夏天,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