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画室微光(2 / 4)
脑后,几缕碎发垂在颊边。他突然觉得,这空旷冰冷的仓库里,因为有了她,连松节油的刺鼻气味都变得温和起来。
这天夜里,月亮升得很高,银辉透过塑料布糊着的窗户,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陈迹终于放下了刮刀,画布上的戈壁已经有了雏形,风蚀地貌的褶皱里藏着细碎的金色,那是他记忆里的阳光。他往后退了两步,后腰撞到了堆在墙边的画框,发出沉闷的声响。太累了,指尖的颜料都已经干涸,结成硬硬的壳,肩颈更是酸得像灌了铅。他索性滑坐在画布旁的地板上,背靠着冰凉的画布,闭上眼睛喘着粗气。
钨丝灯发出轻微的嗡鸣,在寂静的画室里格外清晰。陈迹能听到周苓翻动纸张的声音,很轻,像风吹过树叶。他睁开眼,看见她坐在不远处的木桌旁,就着灯光翻看他放在桌上的速写本。那是他早年去西北采风时带的本子,封面已经磨得发白,边角卷了起来。她的坐姿很端正,双手捧着本子,头微微低着,灯光在她的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连呼吸都放得极轻,仿佛怕惊扰了本子里的风景。
“看什么呢?”陈迹开口时,才发现自己的声音沙哑得厉害,是酒和疲惫共同作用的结果。他刚才又喝了半杯二锅头,此刻喉咙里还留着淡淡的辛辣。
周苓抬起头,眼里亮得惊人,像是盛着星光:“你笔下的西北。”她把速写本往他这边推了推,指尖点在其中一页上,“苍凉,但有血性。和我父亲描述的一模一样。”
陈迹愣了一下,才想起她说过,她的父亲是位地质学家,一辈子都在西北的山川戈壁里奔波,直到去年病逝。他站起身,脚步有些虚浮地走过去,在她身边的木凳上坐下。距离很近,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皂角清香,干净又清爽,与他满身的松节油和酒精味截然不同,却奇异地交融在一起,让人安心。
他拿起那本速写本,指尖拂过粗糙的纸页,翻到周苓刚才看的那一页。那是幅风蚀地貌的草图,用炭笔勾勒的,线条粗粝,边缘还带着被风沙吹得模糊的痕迹。画纸右下角有个小小的日期,是六年前的秋天,他在塔里木盆地迷路的那几天。
“这里,”他的手指点在画纸中央,那是一片被风沙切割得千疮百孔的岩壁,不经意间,指腹擦过周苓放在纸页边缘的手背。两人都微微一顿,像被电流轻轻击了一下,指尖的温度透过薄薄的皮肤传过来,带着细微的战栗。陈迹定了定神,继续说道:“我差点渴死在这里。那天中午突然起了沙暴,天地都是黄的,什么都看不见,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只能趴在地上,感觉沙子要把自己埋了。”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身临其境的质感。周苓能想象出那种场景:漫天黄沙,日月无光,连呼吸都带着沙子的粗糙,孤独和恐惧像潮水一样涌来,将人包裹得密不透风。她轻声问:“怕吗?”
“怕。”陈迹没有犹豫,坦诚地点点头。他不是什么无畏的英雄,面对那种能吞噬一切的自然伟力,恐惧是本能。但他顿了顿,眼神却亮了起来,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光芒:“但过后,等沙暴停了,我爬起来看到那种被风沙千万年雕琢出的痕迹,看到夕阳把岩壁染成金红色,又觉得……值了。”
他转头看向周苓,灯光恰好落在她的脸上,在她的眼瞳里投下细碎的光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