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建国大业》(1 / 5)

加入书签

《建国大业》?

领导捏着茶杯的手顿在半空,氤氲的热气似乎都凝滞了一瞬。

他抬起眼,目光如探照灯般落在眼前这个年仅二十七岁的年轻人身上,仿佛要穿透他那张还带着几分青涩的脸庞,掂量出其话语背后的斤两。

“这个主题……很大啊。”

他缓缓放下茶杯,陶瓷底托与玻璃桌面碰撞出清脆一响,在格外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尤为突兀,“你小小年纪,把握得住吗?”他

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审慎,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

世纪之交的华夏电影市场,正处在一种微妙的躁动与沉寂的撕扯之中。

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余波未平,国产商业片在探索中磕绊前行,而曾经承载着荣耀与使命的传统“主旋律”影片,却大多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甚至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各大国有制片厂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艰难转身,寻求出路。

“没有开始,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李琦语速平稳,却字字清晰,试图用逻辑和准备打消对方的顾虑,“我是这么想的,剧本方面,我打算请西影厂和八一厂的几位老编剧老师一起把关,集思广益,导演也会邀请西影厂经验丰富的老导演来坐镇。”

“嚯…”领导身体向后靠进宽大的皮质沙发里,嘴角牵起一丝意味不明的笑意,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点着,“合着你不上手,只是搭个台子,让老师们一展身手是吧?”

这话里带着调侃,也藏着试探——他想知道这年轻人是真想做事,还是只想巧借名目。

“那我这不是稳当考虑嘛!”李琦笑着继续说道:“再说了,就像您说的,如果我真的全部自己来,您也不放心不是?”

他以一种半开玩笑的方式化解了潜在的质疑。

“你这小娃娃…”领导指着他,摇头失笑,目光却愈发闪烁不定,内心的天平似乎在慢慢倾斜。

他不得不承认,李琦的话戳中了他最真实的顾虑。

将《建国大业》这样的项目完全交给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这其中的风险他比谁都清楚。

成功了,自然是一段佳话。

可一旦出了任何纰漏,那将是无法估量的责任。

到时候,处理李琦?他是项目发起人,年轻有为,背后或许还有更复杂的考量;不处理?舆论和上级的压力又如何平息?

这简直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但偏偏,这个年轻人提出的构想,又隐隐契合了某种他希望看到的、主旋律电影突破的新可能。

办公室窗外,是京城夏日繁茂的绿荫,知了的鸣叫一阵高过一阵,更衬得室内的安静近乎凝滞。

领导沉吟了片刻,终于再次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继续说一下你的想法。”

这是一个松动的信号。

李琦精神一振,知道最关键的时刻来了。

他坐直身体,将思虑已久的规划和盘托出:“领导,我的核心想法是,尝试找到主旋律叙事与商业类型片的一种结合方式,以往我们很多主旋律影片,艺术价值和思想高度都够了,但在吸引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走进影院方面,总是差一口气,我们能不能探索一种既符合历史宏大叙事要求,又在观赏性、感染力上更上一层楼的模式?做到既叫好,又叫座…”

领导一边听着,一边缓缓点头。

市场的选择是残酷的,再好的理念,如果无法有效传播,其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

“想法是对的,方向也没错,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加重,“你想当甩手掌柜可不行,搭台子可以,但你得一直在台上,制片人这个担子,你怎么也不能推掉。必须把你那些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从头盯到尾,电影拍好了,成绩是大家的,但你也得能拿到台面上说,经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