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之惠上路(1 / 3)

加入书签

    郑之惠很年轻,是大内试的“榜眼”,不过他比“状元”高时明的官运差多了。高时明当时就被张太后看重,一度想让高时明顶替不学无术的高起潜、方正化,负责朱慈炅的教育问题。

    张太后不知道朱慈炅已经经历过十六年的凄惨学生生涯,对高时明完全没有好感,反而厌恶无比。

    高时明没有跟着朱慈炅也没太亏,转头就成为了司礼监最年轻的秉笔太监,是太后打入司礼监的一颗钉子。

    而郑之惠,只是调到了司礼监,不用干体力活了,但文书之类的一样辛苦。因为郑之惠有清晰的大内派系痕迹,他是王安的干孙子,朱慈炅南行时,他也没有入选陪侍团。

    王安一系早就在大内失势了,郑之惠凭借勤奋谨慎、任劳任怨成功获得了大内老祖宗王体乾的好感,顺利转投王体乾门下。

    金英出事是内厂的刘应坤处理的,反正已经永远失踪了,晋商刚刚打入大内的钉子莫名就消失了。

    受伤的除了晋商莫过于曹化淳,皇店司南京这边的摊子越来越大,金英一直是他的左膀右臂,能力其实相当不错,也是他一路提拔的。

    他不敢再推荐人,只能找朱慈炅要人,朱慈炅顺口就让李继周来南京帮他。

    曹化淳又不是没有跟李继周共事过,这个人的确是皇帝忠犬,但他做事就是一副黑心地主老财的模样。皇店司越来越复杂,李继周不帮倒忙他就谢天谢地了。

    曹化淳可不敢跟朱慈炅说李继周不行,只能找司礼监王体乾要人。王老祖宗手上也没有闲人,他还要掌控大内呢,郑之惠在司礼监的作用不大,就给曹化淳扔过来了。

    当然,程序上还是要给朱慈炅报告推荐一下的。王体乾刚刚在北京干了件大事,还让朱慈炅完全不粘锅,皇家老忠仆的面子还是挺大的。

    朱慈炅随意面试了下郑之惠的行为谈吐,又吩咐了几句,就让郑之惠接替金英了。

    大内宦官体系的人事任命有时如同儿戏。虽说平时讲究资历,如金英便是一步步升迁上来的,但与皇帝的关系才是决定性因素,朱慈炅身边的这些年轻太监便是例证。

    当然,得力人士的推荐也可以不看资历,郑之惠就是。

    郑之惠这个位置非常露脸,在大内体系里实际却并不算重要,相反,危险是真的不小,金英去哪了,大内很多人都能猜到。

    想想平时接触的全是腰缠万贯的富商,大内宦官本来就贪,有几个人能顶得住诱惑的。

    郑之惠也很快发现了这个位置的大坑,有点茫然无措的年轻太监求助到了他的先生刘一燝面前。

    能担任小皇帝人生导师的刘一燝问出了一个本质问题,你想要什么?愿意为你想要的东西失去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