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堂风云(3 / 4)

加入书签

卿作为枢密使,对军中兵力分布了如指掌,他补充道,“如今已经没有任何一支整建制的军队,可以一次性抽调出足够的兵力,只能从各军零散抽调后,再派将领进行集训。

这样拼凑起来的军队,最终能有多少战力,全看朝廷给多少钱粮、领兵将领有多少本事。”

“梁爱卿,据你估算,大概需要多久,才能把军队和粮食都投送到大散关?”

赵牧也知道其中的困难,原本西路军是大乾在西北的重要依仗,如今不仅指望不上,还要分兵去救,朝廷的兵力和财力自然捉襟见肘。

梁俊卿仔细盘算了一番,语气肯定地回道:“若是要集结两万人马,连带所需的粮草和军备,大概需要一个半月,才能基本运送到位。

而且大军到位后,还需要时间整合——否则将领不熟悉士兵、士兵不熟悉号令,军令无法畅通,根本无法作战。

算下来,至少需要两个月,援军才能出大散关,与王显忠所部汇合。”

他不敢有丝毫含糊,若是为了迎合皇帝而虚报时间,一旦产生误判,损失的可是大乾数万将士的性命。

“要这么久?”

赵牧面色愈凝重,眉头紧紧皱起,“王显忠虽然说积石州易守难攻,暂时无碍,可万一期间出了变故,我大乾可承受不起这么大的损失!”

“陛下,这已经是最快的度了!”

梁俊卿语气坚定,没有丝毫退让,在这种关乎军国大事的问题上,他绝不会放弃原则。

“诸位爱卿,都再好好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尽快救援王显忠所部?”

赵牧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干等两个月,中间的变数实在太多,他实在放心不下。

“陛下,老臣倒有一个想法。”

崔思退上前一步,语气沉稳,“北元完颜图所部,这些年辗转千里,连续与我军和西凉军作战,折损必然极为严重。

北元为了维持兵力,肯定屡屡从地方抽调兵力补充,如今他们看似势大,实际上除了完颜图直接统领的部队,其他各地的防御必然虚弱不堪。”

“王显忠部远在积石州,朝廷确实无力快救援,既然如此,何不换个思路——围魏救赵?”

崔思退显然跳出了直接救援的固有思维,“既然我们去不了积石州,那就想办法把完颜图所部从积石州给吸引过来。”

“崔爱卿的意思是,咱们再进行第二次北伐?”

赵牧立刻明白了崔思退的意图,所谓的围魏救赵,无非就是攻打开封府等北元腹地,把完颜图所部从关中调出来,至少调出一部分兵力,这样王显忠的压力就能大大减轻,甚至可以高枕无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陛下,这不应该叫北伐。”

崔思退连忙解释,“毕竟朝廷与北元已有议和文书,若是大规模北伐,恐怕会在道义上落入下风。

而且西路军当初入河州,是应西凉的邀请,师出有名;如今北元大军围困积石州,而积石州本就是我大乾的领土,理亏的是他们。”

“再者,上次北元军队擅自进入邓州,烧杀抢掠,虽然最终被我军格杀当场,可他们对我大乾百姓造成的损失,至今没有给朝廷一个说法。”

“既然北元的将领可以纵兵进入邓州,我大乾的将领自然也可以纵兵进入嵩州,这才叫有来有往,不算违背议和文书!”

“而且嵩州旁边就是陕州,陕州是扼守关中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北元绝对不会坐视陕州有失。

只要我们能在嵩州打出声势,再放出要夺取陕州的消息,完颜图为了保住后路,必然会分兵回援。”

“到时候我军只需在嵩州与北元回援的兵力对峙,就能为王显忠争取足够的时间,等到大散关的援军抵达后,再从容地出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