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嘉祐贡举(8 / 11)
白耗费自己的精力。
“欧阳修之判卷,或有峻急之处,然其黜落险怪太学体,倡古文以正本清源,其心.朕是明白的。这省试的结果,不能推翻。”
官家的意思很明显了。
胡瑗的头微微垂下,殿内昏暗的光线在他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
他并非不知太学体发展到后来的弊端,刘几之文虽才气纵横,却也难免沾染了那等堆砌生僻、故作艰深的风气。
“官家圣明烛照。”
胡瑗的声音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疲惫:“文风之变,乃大势所趋,欧阳永叔所为虽手段激烈,却也是为天下文章计,为士林风气计,老臣无话可说。”
这份近乎认命的平静,让赵祯反而有些不忍。
要是胡瑗激烈陈诉,甚至要求重考这次礼部省试,赵祯都好应对。
可这般态度,他怎么往重了说?
赵祯看着眼前这位垂垂老矣的儒学宗师,想起了对方当年在苏湖讲学、在太学兴教,为大宋培育了无数英才的功绩,一丝不忍悄然划过心头。
“然,此次参与省试阅卷,黜落太学举子过甚的几位考官”
赵祯说道:“朕已命有司详查,若查有判卷失当过于偏颇者,朕会予以贬官外放,以平息众怒,安士子之心。”
胡瑗微微颔首。
他知道这是官家给出的台阶,也是平息风波的必要手段。
能牺牲的只有几个具体的执行者,如此才能保全整个省试结果的权威性。
政治,便是如此。
“至于欧阳修。”赵祯的语气很坚定,“他掌文衡,亦是正本清源之需。”
胡瑗对此毫不意外,欧阳修是文坛盟主,更是官家的利剑,岂能轻易折损?
他低声道:“欧阳永叔才德兼备,文宗领袖,自当为国惜才,老臣并无异议。”
核心的处置方案已然明了。
这届礼部省试的排名结果不变,欧阳修不动,几个“下手过重”的考官背锅外放。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炭火在兽炉中偶尔“啪嚓”作响。
胡瑗枯坐了片刻,仿佛在积蓄最后的气力。
终于,他抬起头,浑浊的目光望向御座上的官家。
那目光里没有了方才讨论处理结果时的清醒,只剩下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