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嘉祐贡举(9 / 11)
身后事的无限牵挂。
“官家。”
胡瑗的声音更沙哑了:“老臣年逾花甲,去日无多,这把老骨头早已是风中残烛,只是太学乃老臣半生心血所系,亦是国朝育才之重地,此番风波之后,太学元气大伤,声名扫地老臣不敢求官家格外开恩,只恳请官家念在太学曾为朝廷培育无数栋梁的微末之功,待老臣身故之后,能保存太学之元气,莫令其就此倾颓断绝。”
这番话,字字句句,如杜鹃啼血。
一个曾叱咤文坛、桃李满天下的宗师,此刻为了他视为生命的学府,放下了所有的尊严,近乎是在哀求了。
胡瑗不再提文风之争,不再论是非对错,只求一个“存续”。
赵祯看着胡瑗眼中深切的恳求,心中也是一阵恻然。
太学毕竟是事实上的国家最高学府,根基深厚,岂能因一次省试风波就彻底废弃?欧阳修打击的是文风,并非要摧毁太学本身。
而即便欧阳修有这个想法,赵祯也不会同意的。
因为官家永远都需要制衡。
太学,可以被削弱,但不能倒下。
“胡卿言重了。”赵祯的声音温和了许多,“太学乃国之根本,岂会因一时风波而废?卿家放心,太学之制,朕必当维系。待风波平息,朕会择选德才兼备之士主持太学,导正学风,重振元气,胡卿一生心血,朕不会辜负。”
“谢、谢官家隆恩!”
胡瑗挣扎着想起身叩谢,被赵祯抬手止住。
官家这明确的承诺,如同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他知道,只要太学的架子还在,根基未毁,就总有重振的希望。
胡瑗喘息片刻,似乎放下了最大的心事,神情松弛了些许。
“官家,老臣尚有一不情之请。”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艰难地开了口,声音更低:“老臣门下有一弟子,名唤刘几,此次省试唉,是他时运不济,也是那文风害了他。但此子天资聪颖,学问根基实为深厚,绝非那等只会堆砌险怪之徒,是有真本事在身上的。”
胡瑗微微前倾身体,姿态近乎卑微:“老臣斗胆恳请官家,莫要因此一事,便对他赶尽杀绝,断了其报国之途。只要他真有才学,真有能为,恳请官家留一条路给他走。”
赵祯静静地听着。
刘几,他当然知道这个名字,省试前呼声最高的状元人选之一。
而胡瑗的求情,其实也不是求情。
落榜了有什么好求情的?又不可能推翻结果再考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