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包公破案(6 / 7)

加入书签

;   所以,包拯一眼就断定这里面有猫腻。

    但包拯只是开封知府,他无权对军人进行调查,那是三衙后司的事情,所以他哪怕知道不对劲儿,在没有有力证据的情况下也不好做什么.但眼下这起发生时间极为微妙的凶杀案,却让他不免起了疑心。

    会不会有人要杀人灭口?

    包拯踩着鞋坐在榻边沉思,眉峰愈蹙愈紧,良久之后方才抬头看向王安石问道。

    “你怎么看?这起案子与贾岩案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呢?”

    “不敢猜,不过若是寻常的欠债,不至于闹到要杀人的地步。”

    王安石说道:“两个凶徒虽然没抓到,但根据差役所述体型、衣衫,以及地上的靴印来看,恐怕不是寻常青皮。”

    “仔细说说看。”包拯来了兴趣。

    “差役所述两个凶徒身高皆有六尺左右,虽隔着段距离看不清面容,但身形总归是健硕的,不仅衣服上没打补丁,脚上踩的还都是牛皮靴。”

    宋尺一尺约合现代31.6公分,这两个凶徒的身高在此时的大宋,哪怕是北方,也算是挺高的了。

    寻常青皮混迹在市井间其实一年也吃不上几回肉,而一个人想要拥有并维持健硕的身材,仅仅是吃肉就需要大量的钱,光吃米饭是不可能的。

    而且,这个时代的普通百姓穿的都是土布衣衫,这种布料不耐磨,必定会打很多补丁。

    “从衣衫和靴子的材质来看,这两人条件肯定不差动机是什么?”

    包拯自言自语,思考着。

    经济条件不差,那么他们吃穿的钱是从哪来的?

    有没有可能是自己家有钱?当然有可能,河北、河东、中原、山东、关中,北方这种有钱还就喜欢练武的良家子有的是。

    但“有恒产者有恒心”一般来讲,就是这种员外,才不会轻易脏了手,最多也就是鱼肉乡里或者欺行霸市,让他们杀人或者伤人致死,那他们得掂量掂量自己值不值得为此搭上自己的好日子。

    所以从正常逻辑来讲,包拯认为这两人是受雇于人才有钱的,作案动机是拿钱办事而非激情杀人,故而这件事情背后其实另有主使。

    “本官倒是有些眉目了。”

    包拯对着王安石低声吩咐了一通,王安石微微颔首。

    吩咐完,包拯也稍微放下了心。

    看似受害人死了,没拿到最关键的口供。

    但种种条件迭加下来,其实也已经极大地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