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双影覆重逢(3 / 11)
麻烦。祠堂那日的凶险还历历在目,墨泯为了护着白家,后背挨了好几掌,她怎能再让那人因为自己分心?她想起画屏说的,墨府周围还有不明身份的人徘徊,那些人不敢动墨泯,却难保不会把主意打到白家头上。
“太平些就好。”白诗言拿起桌上的团扇,轻轻摇着,扇面的梅枝在晨光里投下细碎的影,“墨泯也能安心养伤了。”扇面上的梅花是她去年绣的,墨泯说“太素净”,却总在对弈时捏在手里,指腹一遍遍摩挲着花瓣,其实她早想好了,今年要绣枝红梅,配那人的玄色衣袍定好看。
花凝玉看着女儿强装的平静,心里叹了口气。这孩子,性子随了她爹,看着温和,骨子里却倔得很。“再过几日就是七夕了。”花凝玉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刻意的轻松,“往年这时候,你不是总缠着要去城外的月老庙求签吗?说那里的签最灵验。”
白诗言的动作顿了顿,扇面落在膝上,带出一阵微风。她想起去年七夕,墨泯陪着她去月老庙,那人穿着件玄色劲装,站在人群里格外扎眼,却笨拙地学着别人的样子,给她买了支最艳的凤仙花簪,还红着脸说“庙里的婆婆说戴这个吉利”。如今想来,那簪子的颜色俗气得很,她却宝贝似的戴了整整一个月,直到簪头的珍珠被她摩挲得发亮。那日两人在庙后的桃树下许愿,墨泯说“愿岁岁平安”,她当时没说,心里想的是“愿年年与君同”。
“今年……怕是去不成了。”白诗言的声音低了些,带着点怅然,“月老庙人多眼杂,不安全。”其实她早已备好了今年的许愿笺,上面写着“愿墨泯安康”,藏在妆奁最底层。
“不去月老庙也无妨。”花凝玉看着女儿失落的样子,终于松了口,“墨家别院,离这儿不远,院里种着片桂花树,平日里没什么人去,前儿让张武去看过,周围很清静。”
白诗言猛地抬头,眼里的光像被点燃的烛火,瞬间亮了起来:“娘的意思是……”心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得发胀。“让张武跟着,七夕那日去看看也无妨。”花凝玉看着女儿眼里的期盼,终究是不忍心再拒绝,“但说好了,只能在墙外站站,不许靠近大,更不能让人发现。若是有半点不对劲,立刻回来,听见没?”
白诗言用力点头,眼眶亮得像含着泪,却又强忍着没掉下来。她怕自己一哭,母亲又要改主意,只能紧紧攥着手里的团扇,指尖都泛了白:“嗯!我都听娘的!绝不添麻烦!”其实心里早已在盘算,要带些什么?那盒新做的绿豆糕,那把快绣好的梅扇,还有那罐加了蜂蜜的药膏……或许,还能再些别的?
花凝玉看着女儿雀跃的样子,心里又酸又软。这孩子,不过是去墙外站站,却高兴得像是得了什么天大的恩赐。她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也是这样,盼着夫君从前线回来,哪怕只是远远看一眼他的身影,都能高兴好几天。原来这牵肠挂肚的滋味,真的会一代代传下去。她从袖中掏出个小巧的锦囊,锦袋是用蜀锦做的,上面绣着对戏水的鸳鸯,针脚细密,是她连夜绣的:“这是前几日去护国寺求的平安符,你替我给墨泯带去。就说是你求的,让她日日带在身上,能保平安。”
白诗言接过锦囊,指尖触到里面硬硬的,像是块小小的玉佩。她捏着锦囊,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仿佛那平安符能穿越半座城池,将她的惦念轻轻放在墨泯枕边。她想起墨泯总说自己不信这些,却把她送的那把扇子带在身边,连去应酬都没离过手,嘴角忍不住弯了弯。她悄悄将锦囊塞进袖中,贴着腕间的银钏,这样,就像墨泯在陪着她一样。
亭外的蝉鸣又响起来,却不再像前几日那般聒噪,反倒像是在唱着一首轻快的歌。白诗言望着池里盛开的荷花,忽然想起墨泯说过的话,莲花开得最盛的时候,就是好事将近的时候。她轻轻摸了摸袖中的锦囊,指尖传来锦囊的温度,心里那根紧绷了许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