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集 武王新政(3 / 6)
王让百姓免于六国战火,就是最大的安抚。
若等六国打过来,百姓连命都保不住,何谈粮米?”
他看向向寿,“向寿,你来说说,粮库的情况。”
向寿上前一步,朗声道:“回君上,巴蜀经公子嬴稷治理,今年丰收,可运关中粮五十万石;河西之地去年开垦新田,可增粮三十万石。
再加上咸阳粮库储备,足以支撑扩军所需,且不会向百姓加征赋税。”
樗里疾还想再说,却被嬴荡抬手止住:“此事已定,不必再议。”
他转向第二件事,“其二,任官。
免去老司徒、老司空之职,由甘茂举荐的公孙显、向寿举荐的魏章接任。”
这话说出口,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老司徒与老司空都是随惠文王打天下的老臣,如今被骤然免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新君是要彻底换上自己的人。
公孙衍站在列中,脸色愈凝重。
他知道嬴荡要加强皇权,却没想到动作如此之快。
待嬴荡宣布第三件事——“三个月后检阅大军,届时将商议东出宜阳之事”
时,他终于忍不住出列:“君上,宜阳乃韩国重镇,若贸然进攻,恐引韩、魏、赵三国联手。
当年惠文王攻打赵国河西,也是先断其粮道,再行决战,从未贸然出兵。
还请君上三思!”
“公叔又提惠文王?”
嬴荡的脸色沉了下来,“父亲的法子,适合当年的秦国;如今的秦国,不需要再等!”
他看向殿内百官,“谁再敢阻东出之事,以抗旨论处!”
公孙衍看着嬴荡眼底的决绝,心一点点沉下去。
他忽然明白,眼前的新君,早已不是那个需要他辅佐的太子,而是一个有着自己主张、且绝不会妥协的君主。
他张了张嘴,想说的话堵在喉咙里,最终只化作一声叹息,躬身退回列中。
朝会散去后,公孙衍独自走在宫道上。
秋风卷着落叶,打在他的肩上,像极了当年惠文王去世时的场景。
那时他还想着,要辅佐新君完成惠文王未竟的大业,可如今才现,新君的“大业”
,与他设想的,早已背道而驰。
“公叔留步。”
身后传来脚步声,是甘茂。
公孙衍转过身,看着这位新晋的客卿,语气平淡:“甘客卿有何事?”
“公叔是为朝会上的事忧心吧?”
甘茂走近,拱手道,“君上年轻气盛,急于东出,难免有些操之过急。
但公叔也该明白,秦国若想统一天下,终究要迈出这一步。”
“我不是反对东出,”
公孙衍摇头,眼神里满是疲惫,“我是怕步子太急,摔了跟头。
当年苏秦合纵,六国联军压境,秦国花了十年才缓过来。
如今若再逼得六国联手,秦国这几年的基业,怕是要毁于一旦。”
甘茂沉默片刻,道:“公叔的顾虑,我会禀明君上。
但君上心意已决,公叔若一味阻拦,恐伤了君臣情分。”
公孙衍望着远处的宫墙,良久才道:“我随惠文王二十余年,所求不过是秦国安稳。
若君上的路是对的,我便是辞官归隐,也甘之如饴。”
三、军营同袍
接下来的三个月,嬴荡几乎把军营当成了自己的寝宫。
每日天不亮,他便带着甘茂、向寿去西郊军营,与士兵一同操练:练骑术时,他亲自示范冲刺技巧;练步兵时,他拿着铁盾与士兵对练;就连士兵们吃的粟米饼,他也拿起就啃,从不挑拣。
这日午后,嬴荡正在校场看骑兵演练冲刺,忽然见一个士兵捂着肚子蹲在地上,脸色苍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