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集 武王新政(2 / 6)
响在夜里炸开。
嬴荡虽贵为君主,骑术却半点不含糊,枪招刚猛利落,直逼李敢面门。
李敢起初还顾及君臣之别,出枪留三分力,可见嬴荡招招紧逼,便也放开了手脚。
十几个回合下来,嬴荡看准一个破绽,枪杆一挑,竟将李敢的铁枪打落在地。
“好!”
嬴荡勒住马,笑着扔给李敢一袋黄金,“明日起,你升为千夫长,专练骑兵冲刺!”
李敢跪地谢恩时,校场上的欢呼声响彻夜空。
嬴荡勒马四顾,月光洒在他年轻的脸上,满是意气风:“诸位记住,本王要的不是只会扎木桩的士兵,是能破函谷、定中原的锐士!
三个月后,本王要在此检阅十万大军,若有谁练不出真本事,休怪本王军法无情!”
直到子夜,嬴荡才带着一身汗水回到咸阳宫。
刚进殿门,便见一个身着素色锦袍的老者候在案前,须皆白,正是上卿公孙衍。
“君上深夜去军营,可有妥当?”
公孙衍躬身行礼,语气里带着几分担忧,“惠文王刚下葬,君上需保重龙体,不可过于操劳。”
嬴荡擦了擦额角的汗,随手将玄甲扔给内侍,坐到案前:“公叔是担心我扰了父亲的安宁?”
他拿起案上的扩军奏疏,推到公孙衍面前,“可父亲临终前,也盼着秦国能东出函谷。
如今秦国兵强马壮,若不趁此时机进取,难道要等六国再结合纵,堵死我们的路?”
公孙衍拿起奏疏,眉头渐渐皱起。
他随惠文王多年,深知合纵联盟的韧性——当年苏秦凭一张嘴能让六国抗秦,如今若秦国贸然东进,难保不会再让列国抱团。
“君上,东出之事需从长计议,”
他放下奏疏,语气恳切,“惠文王时期,我们用连横之术瓦解合纵,靠的是‘柔’;如今君上欲用‘刚’,可秦军虽强,却也经不起六国车轮战。
不如先稳住魏、韩,再图进取……”
“公叔还是太保守了。”
嬴荡打断他,指尖敲着案面,“魏、韩本就依附秦国,若我们一味示好,反让他们觉得秦国怕了合纵。
本王要的,是让六国知道,秦国想打谁,就打谁!”
公孙衍还想再劝,却见嬴荡已起身:“公叔先回去吧,扩军的事,本王已让甘茂去办了。
明日朝会,本王会正式下令。”
看着嬴荡决绝的背影,公孙衍站在殿内,良久未动。
窗外的秋风卷着落叶飘进来,落在他的袍角,像极了他此刻沉甸甸的心事。
二、朝堂换血
次日朝会,咸阳宫的殿内气氛格外紧张。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都落在御座上的嬴荡身上——这位新君继位不过十日,却已显露出与惠文王截然不同的锋芒。
嬴荡扫过殿内,目光在几位老臣脸上停了停——那是惠文王时期的旧臣,多是主张“守成”
的保守派。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掷地有声:“今日召诸位前来,有三件事宣布。”
“其一,扩军。”
他抬手示意甘茂出列,“命甘茂为客卿,主持扩军事宜,三个月内募精骑五万、锐步三万,所需粮草、甲胄,由向寿负责调度,不得有误。”
甘茂与向寿连忙出列领命。
甘茂早年曾随张仪学习,深谙东出之策;向寿是宣太后的族人,办事干练,两人都是嬴荡暗中观察许久的人选。
殿内的老臣们却炸开了锅。
右丞相樗里疾率先出列,躬身道:“君上,扩军需耗费粮草百万石,如今巴蜀刚定,关中粮库尚未充盈,若贸然扩军,恐引民怨啊!”
“民怨?”
嬴荡冷笑一声,“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