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南面之选 冉雍的治世微光(2 / 9)

加入书签

?

在河北定州汉墓出土的《论语》竹简中,“雍也可使南面”

这句话的“南”

字写作“??”

,像一个人坐在堂前听取政事。

考古学家现,这枚竹简的书写年代距冉雍生活的时代不过百年,可见其事迹在汉初仍广为流传。

竹简旁还附有一篇《冉子政论》,其中提到“为政者,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与《论语?为政》中孔子的话一脉相承,或许是冉雍对夫子思想的继承与展。

?

三、陋巷里的治世蓝图?

冉雍的故里菏泽,在春秋时期属曹国。

当地出土的战国陶片中,有不少刻着“务耕桑,薄赋敛”

的字样,这可能是冉雍治政理念的实物见证。

《孔丛子》记载,冉雍曾对孔子说:“夫政者,犹蒲卢也,待化以成。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这种“为政在人”

的思想,强调领导者的自身修养是治理的根基。

?

在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中,出土过一件象征权力的玉圭,上面刻着“正德,利用,厚生”

六个字。

这与冉雍主张的“宽惠爱民,节用而爱人”

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

冉雍在卫国推行的“什一税”

制度,即“民耕百亩,输十亩于公”

,既保证了国家收入,又不使百姓过于困苦,这种平衡之道正是“厚生”

思想的体现。

当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有“耕织图”

描绘百姓劳作的场景,或许就是对冉雍治下太平景象的追忆。

?

山东邹城的孟庙中,保存着一块元代石碑,上面刻着“冉雍治卫,孔子称之,孟子述之”

孟子曾多次引用冉雍的治政言论,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与冉雍“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的主张一脉相承。

石碑旁的《冉子祠堂记》记载,冉雍在治理中特别注重教育,“设庠序,教民礼义”

,这种“教化先行”

的理念,成为后世“南面”

者的重要借鉴。

?

四、历史长河中的南面者?

西汉的萧何,在秦末战乱后“约法三章”

,与民休息,其治政风格深得冉雍“宽惠”

之旨。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买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

,这种俭朴作风与冉雍“居陋巷而不改其乐”

的品格如出一辙。

萧何制定的《九章律》,保留了秦法中合理的部分,去除了苛酷条文,这种“择善而从”

的智慧,与冉雍“审当赏罚”

的理念异曲同工。

?

唐代的魏徵,以直言敢谏着称,他向唐太宗提出的“十思疏”

,强调“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这与冉雍“节用而爱人”

的思想一脉相承。

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问魏徵:“何为明君暗君?”

魏徵答:“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这种“兼听则明”

的主张,与冉雍处理政务时“察其情,听其言”

的做法遥相呼应。

?

北宋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其以民为本的思想与冉雍的仁政理念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