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量材而教方得其妙(2 / 9)
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职业教育领域,这种理念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在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短板,但在动手实践方面可能具有优势。
若教师一味向他们灌输高深的理论知识,而忽视技能的培养,显然不符合“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的智慧。
相反,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从具体的技能训练入手,逐步引导他们理解背后的原理。
某汽车维修职业学校的做法颇具借鉴意义。
该校将学生分为“理论强化班”
和“技能提升班”
:对于那些对汽车构造原理表现出浓厚兴趣且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理论强化班”
会深入讲解动机工作原理、汽车电路设计等较为高深的知识;而对于那些更擅长动手操作的学生,“技能提升班”
则从拆解汽车零件、进行故障排查等基础技能入手,在实践中穿插必要的理论讲解。
这种分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就业率较之前提升了25,充分证明了因材施教的有效性。
在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孔子的这句话同样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与不同认知水平、生活阅历的人交流,若不注意方式方法,往往会造成误解与隔阂。
对于那些具有较高认知能力和丰富经验的人,我们可以探讨一些抽象的、深层次的话题,如哲学思想、人生理想等;而对于认知水平有限或经验尚浅的人,则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具体的事例入手,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表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位心理咨询师曾分享过这样的案例:她接待过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妇女,对方因家庭矛盾而陷入痛苦。
起初,咨询师试图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释她的心理状态,结果对方听得云里雾里,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
后来,咨询师改变策略,用农村妇女熟悉的“邻里纠纷”
“婆媳相处”
等具体事例作类比,引导她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这正是“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在沟通中的灵活运用。
在管理领域,领导者能否根据下属的能力与特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团队的效率与凝聚力。
对于那些能力强、有主见的下属(可视为“中人以上”
),领导者应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与他们探讨战略层面的问题,激他们的创造力;而对于那些经验不足、能力有限的下属(可视为“中人以下”
),领导者则应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步骤,给予更多的指导与支持,避免提出过于抽象的目标。
某互联网公司的部门经理深谙此道。
他将团队成员分为“核心骨干”
和“潜力新人”
两类:与核心骨干开会时,他常常只提出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关键节点,具体的实施方案则由他们自主制定;而与潜力新人沟通时,他会将工作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明确每个任务的要求和时间节点,并定期进行指导。
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团队既保持了核心骨干的创新活力,又保证了潜力新人的稳步成长,团队的项目完成率始终在公司名列前茅。
在艺术传承与创作中,这一理念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戏曲传承中,师傅对不同资质的徒弟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悟性高、天赋好的徒弟,师傅会早早传授一些高难度的唱腔和身段技巧,引导他们领悟戏曲的神韵;而对于资质一般的徒弟,则会从基本功练起,一招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