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守位与尽责 孔子 不在其位 的智慧(4 / 9)

加入书签

是家庭与社交关系中,“边界意识”

都至关重要。

在政府治理中,不同部门、不同层级都有明确的职责边界,若上级部门过度干预下级部门的具体事务,或同级部门相互越权干预,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责任推诿。

例如,在地方治理中,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地方政府负责具体执行,若中央过度干预地方的具体执行细节,会限制地方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反之,若地方越权限制定与中央政策相悖的规定,也会破坏政策的统一性与权威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企业管理中,清晰的职责边界是团队协作的基础。

不同部门(如研、生产、销售、财务)、不同岗位(如经理、主管、员工)都有明确的职责,若员工越自己的岗位去干预经理的决策,或销售部门干预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会导致企业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例如,某企业中,一名普通员工未经授权,擅自修改了产品的生产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仅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影响了企业的声誉,这正是“越位谋政”

在企业中的危害。

在家庭关系中,“边界意识”

同样重要。

父母与子女、夫妻之间都应有合理的职责边界,若父母过度干预成年子女的工作与婚姻选择,或夫妻一方过度干预另一方的社交与职业展,会引家庭矛盾,影响家庭和谐。

例如,一些父母在子女成年后,依然强行决定子女的职业与婚姻,导致子女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引家庭冲突,这正是缺乏“边界意识”

的后果。

三、辩证解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的边界与弹性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并非绝对的“不作为”

,也不是鼓励人们漠视公共事务,而是强调在尊重职责边界的前提下,合理参与社会事务。

在不同的场景下,“位”

与“政”

的边界具有一定的弹性,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辩证看待,避免陷入“绝对化”

的误区。

(一)“不谋其政”

≠“不关心公共事务”

孔子提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并非反对人们关心公共事务,而是反对越权限干预他人事务。

在不越位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应关心社会公共事务,积极为社会展建言献策,这与孔子“以天下为己任”

的思想并不矛盾。

例如,孔子虽然在周游列国时未担任他国官职,但他依然关注各国的政治与民生,通过与诸侯对话、培养弟子的方式,传播自己的“仁政”

思想,为社会展贡献智慧。

在当代社会,普通公民虽然不担任政府官职,但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信访制度、网络问政等合法渠道,对公共事务提出意见与建议,参与社会治理。

如在城市规划中,普通公民可以通过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城市的交通建设、环境治理等提出自己的想法,这并非“越位谋政”

,而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正当权利。

(二)“在其位,谋其政”

≠“固守本位,拒绝协作”

“在其位,谋其政”

强调履行自身职责,并非鼓励人们固守本位、拒绝协作。

在现代社会,许多事务需要跨部门、跨岗位的协作才能完成,若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的“位”

,拒绝与他人协作,会导致工作无法推进。

例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需要政府部门(如卫生、交通、社区)、医疗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协作:卫生部门负责疫情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