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相遇(1 / 2)
沈氏抬眼看向宋小麦,只见对方眸光清亮,满是真诚,却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如此,她瞬间想到,上回兖州那送来布匹的商旅无意说了句,梧州那头连下一月大雨,生了病灾当时她只顺耳听过,并未细思难不成
“嘶”
想到某中可能的她一惊之下,手中茶汤偏倒一侧溢在手背,烫的浑身一激灵。
再看眸中更生了几分郑重的宋小麦,沈氏心念电转,快压下惊惧心思,面上不露分毫,顺着对方话头笑道:“难为你有这等好心,记得婶婶。
那艾草熏屋是个好法子,我往年也用,只是没配什么药材。”
“既是你说的方子,定是好的,婶婶就厚着脸皮收下了。”
她轻轻拍了拍宋小麦手背,表示心领。
话点到即止,两人心照不宣,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宋小麦这才回到正题:“婶婶,厚棉布我先要十匹,颜色挑些稳重耐脏的。
另外,再要三十匹最寻常的粗麻布,越结实越好,给伙计们做衣裳,磨损的快。
细棉布也要五匹,要那柔软吸汗的,给家人贴身穿。”
一听这数量,沈氏心中更是有数,这绝非寻常添置衣物那么简单,但她聪明地不再多问,只利落应下:“成!
粗麻布库房里管够,厚棉衣和细棉布我这就让人去清点,保准都是好料子,价钱也给你算最低的。”
“多谢婶婶,”
宋小麦笑的明媚:“布料清点好了,先放着,明日我再让人来取。”
“放心,都给你打理妥当。”
沈氏点头,看着宋小麦起身告辞,也没再多留,将她送到了门口。
望着对方匆匆离开的背影,沈氏站在店门前,脸上的笑意慢慢收敛,眉头微蹙。
沉吟片刻后,她转身回店,来到后院,对打杂的伙计道:“去,把库房里那些陈年艾草找出来,再悄悄去买些石灰回来。”
又道:“明日晚间,你再去清河粉坊给我买一罐薯粉回来。”
伙计虽不解,但见掌柜神色凝重,连忙应声去办了。
沈氏则站在柜台后,手指无意识敲击着台面,目光投向街上偶尔走过的陌生面孔,心中已开始暗自盘算起来。
宋小麦出了布庄后,回到铺子与李雨几人汇合,见大家按她的要求采够了货物,心里微微松了口气,又对几人道:“明日铺子便歇了吧,对外就说”
她目光一动:“就说要回村采收山薯,关上几日。”
说完,她没再耽搁,让几人先留店等候,她需尽快回村一趟,将此告知村中,明日会派人前来拉取今日所定物品。
宋慈姑几人应下后,这才纷纷目视她离开。
日头开始西斜,宋小麦一路架着牛车往家奔去。
就在她将带了几麻袋艾草的牛车快赶到宋家村的岔路口时,迎面遇上了一行人马。
抬眼一看,为骑士高大冷峻,竟是潘武。
没想到会在此地相遇的二人,俱是一愣。
潘武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望着前两日跟他在药堂门口“交锋”
过的倔丫头,嘴唇一动,又想到身后贵人马车,又歇了招呼的打算。
再则,对这敲了他竹杠的丫头,确实也没啥好说的。
宋小麦也是一怔,随即看到他们来的方向是青岳山,又从一行人身上传来的气味中,隐约闻到一股熟悉的香火味。
如此风吹日晒下,还能保持如此浓郁香火气的,当即料定,一行人定才从青岳观出来。
她不禁心中疑惑:这些京城来的贵人,什么道观没有,跑这偏僻的道观来做什么?
至于为何笃定一行人来自京城,自是从潘武等人带着明显的京城口音闻得。
且,那在自家待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