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章 蛰伏与积累(1 / 4)
严党的轰然倒塌,如同京城夏日里的一场骤雨,来得猛烈,去得也迅疾。
雨水冲刷掉了盘踞庙堂数十年的污浊,却在阳光下蒸腾起更为复杂微妙的气息。
靖海伯府的书房内,冰鉴散着丝丝凉意,驱散着窗外的暑热。
陈恪一身素色夏布直裰,指尖沾着些许未净的墨痕,正俯身于一张铺开的大型图纸前。
图上所绘,并非诗词歌赋或山水意境,而是一种结构精巧、带有明显近代特征的后膛装填式火铳的分解结构图,旁边还密密麻麻标注着尺寸、用料、以及改进膛线以提高精度与射程的设想。
这已是他“养病”
告假以来,完成的第四种新式火器的初步设计。
“伯爷,徐阁老府上的管家方才送来帖子,言道阁老得了一幅沈周的《庐山高图》,听闻伯爷精于鉴赏,欲请伯爷得闲时过府一同品鉴。”
老管家周伯轻手轻脚地进来,低声禀报。
陈恪头也未抬,目光依旧流连于图纸上的机构,只淡淡应了一声:“回帖,谢过阁老美意。
就说我伤后体虚,畏热畏寒,不便出门,且于金石书画一道实乃门外汉,不敢附庸风雅,扰了阁老雅兴。
待秋凉后,再备薄礼登门谢罪。”
周伯应声退下,并无多言。
这已是本月以来,第三位阁老级别重臣出的、看似风雅实则意图明显的邀约,皆被陈恪以类似理由婉拒。
阿大侍立一旁,看着陈恪专注的模样,低声道:“伯爷,徐阁老如今声势正隆,几次相邀,皆被回绝,是否……”
陈恪终于直起身,拿起旁边一块细棉布,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手指,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阿大,你觉得,眼下这朝堂,我是该凑上去热闹些好,还是安静些好?”
阿大沉吟片刻,道:“严党已倒,徐阁老看似一手遮天,但陛下……心思难测。
伯爷圣眷虽浓,然根基确不如他们深厚。
远离是非,韬光养晦,确是上策。
只是,全然不理,是否会让人以为伯爷心存怨望,或……示弱过甚?”
“示弱?”
陈恪轻笑一声,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葱郁的石榴树,“我不是示弱,我是真觉得,那幅《庐山高图》是真迹还是仿作,远不如我手中这新式火铳的闭锁结构来得重要。
徐华亭那些人精,岂会看不懂?我越是沉迷于这些‘奇技淫巧’,他们才越是放心。”
他转过身,目光清亮:“严党倒台空出来的位置,是一块巨大的肥肉。
徐阶要安插他的人,高拱也有自己的想法,还有那些蛰伏已久的清流、甚至暗中投靠的原严党边缘人物,都眼巴巴等着分一杯羹。
此刻我若凑上去,无论表态支持谁,或想为自己的人争些什么,都会立刻成为众矢之的,打破那微妙的平衡,引来陛下猜忌。
不如退一步,让他们争去。
我只要一样东西——”
他指向桌上的图纸:“实实在在的兵甲之利。”
陈恪的“知趣”
和“专注”
,很快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中显现出价值。
正如他所料,徐阶虽总揽大权,但亦需平衡各方势力,更需稳住圣眷正隆、且手握部分兵权的陈恪。
这日,一份由陈恪署名、提请将京营及兵部辖下所有军械制造、火器研、火药生产等事宜,统归新扩建的神机火药局统筹管理的奏疏,悄然送达通政司。
奏疏中,陈恪充分阐述了“事权归一、标准一致、资源集中”
对于提升军工生产效率、保障质量、降低成本,尤其暗示可减少贪腐环节的巨大优势,言辞恳切,全然一副为国为民、为君分忧的纯臣模样。
奏疏在内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