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章 蛰伏与积累(4 / 4)
导者。
“伯爷,陛下那边……”
阿大面露忧色。
若是嘉靖皇帝乾纲独断,力排众议,开海之策并非没有希望。
陈恪摇了摇头,嘴角泛起一丝苦涩:“陛下?陛下如今,不会强力推动此事的。”
他看得很清楚。
如今的嘉靖帝,在经历了与徐阶清流集团那场尴尬的“分赃”
博弈后,心态已然生了变化。
严党这个最大的钱袋子倒了,虽然抄家得了一笔横财,但可持续的财源却握在了更“讲规矩”
、更难以通融的清流文官集团手里。
嘉靖帝固然对开海可能带来的巨额财富动心,但他更忌惮因此事与刚刚“合作”
不久的清流集团彻底撕破脸,再次引朝局剧烈动荡。
清流们反对的声浪如此之大,理由如此“正大光明”
,嘉靖帝若强行推行,必然要耗费巨大的政治资本,甚至可能被扣上“穷奢极欲”
、“与民争利”
的帽子,这对他苦心维持的“修道圣君”
形象极为不利。
另一方面,开海带来的收益是未来的、未知的,而需要付出的政治代价和面临的阻力却是眼前的、确定的。
对于眼下内帑暂时充盈、更求朝局平稳以安心修道的嘉靖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只要朕修道丹资不缺,北虏南倭暂无大患,这江山稳稳当当,又何必此刻去捅那个马蜂窝,惹得一身骚?”
——这,大抵便是嘉靖帝此刻最真实的心态。
“所以,陛下只会‘留中’,只会‘再议’。
他不会为了一个未来的、尚且存疑的利好,去硬撼整个文官集团及其背后的利益网络。”
陈恪冷静地分析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淡淡的疲惫与无奈,“我们的开海之策,终究还是时机未至。”
他将那些奏疏副本推开,目光重新落回案头那幅画了一半的新型火炮结构图上。
“罢了。
路要一步一步走。
火器强军,是开海的基石,亦是当前我能实实在在抓住、并做出成效的事情。”
他提起笔,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失望与锋芒再次深深敛起,“唯有手握真正的强兵,拥有足以改变格局的力量,待到时机真正来临,或……时机被迫来临时,我们才有话语权和选择权。”
窗外,蝉鸣聒噪,夏意正浓。
书房内,陈恪再次沉浸于线条、数据与工艺的世界之中,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蛰伏与积累,是为了将来更有力的迸。
而眼下,他需要做的,便是将手中的火铳,造得再精良一些,射得再远一些,更远一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