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海展(2 / 4)
先,岂忍竭泽而渔?故此海展,仅为呈示前景,沟通有无,绝无分文摊派之意!
凡我南直、浙北士商,无论大小,皆可凭帖入内观览。
若有疑虑,本督可亲自答疑解惑。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岂不闻:‘与其坐困内卷,何如扬帆出海?与其锱铢必较于漕渠,何如驰骋纵横于鲸波?’
四海之利,天下共之。
惟愿我江南贤达,勿疑勿惧,把握先机,共襄此千秋盛举,同享这万里海贸之宏利!
则家国两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矣!
切切此布,咸使闻知。”
这篇公告,文采斐然,说理透彻,利益点清晰,承诺令人安心,几乎是一篇完美的商业计划书和政府招商白皮书。
原因无他。
先是精准的诱惑,它没有空谈大义,而是用实实在在的“利”
字打动人心。
新航线、明确的需求清单、官方采购大单、规范的贸易环境、安全保障……每一条都直指不同类别商人的核心关切。
而陈恪那句“绝不摊派”
的承诺,此举极大地降低了商人们的警惕心理。
既然不是来直接要钱的,去看看又何妨?至少能探听虚实,了解这位“陈阎王”
到底想干什么。
最为关键的是陈恪的个人信誉,若换作别人布此文,或许会被嗤之为“大言不惭”
、“画饼充饥”
。
但这是陈恪!
是那个能练新军、造火器、在通州歼灭鞑靼主力、在苏州扳倒倭寇豪强的靖海伯!
他过往的“奇迹”
口碑,让这份看似夸张的告示,凭空增添了几分可信度和压迫感。
他说能做成的事,以往的经验表明,很可能真的能做到。
正如陈恪所料,告示一出,商人群体内部原本铁板一块的对抗情绪瞬间出现了裂痕。
强大的富商家族,他们警惕性最高,但也不敢完全缺席。
他们害怕万一真如陈恪所言,海贸大利开启,而那些平日被他们压制的中小家族,尤其是周家、钱家这类本就与海运、外洋有牵连的,会趁机抱住朝廷大腿,一举崛起,颠覆现有的商业格局。
势力中等的一些家族,他们心思最为活络。
官方采购的订单太诱人了;新的市舶司规则若真能杜绝贪腐,对他们更是大利好;若能搭上官方海贸的快车,无疑是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与漕运关系密切的商家他们虽然担忧海运会冲击漕运,但告示中“杜絶苛索”
、“汇通天下”
等词也让他们心动不已。
漕运上的盘剥和风险,他们苦之久矣!
若能有一条更规范、更省钱的替代路线,未尝不是好事。
——————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中,苏州,阊门外。
原本为此次海展精心筹备、占地颇广的“博览园”
,此刻竟显得有几分局促。
晨曦微露,园门外已是车马塞道,冠盖云集。
收到风声、抱着各种目的的江南士绅商贾,从松江、常州、镇江、乃至更远的杭州、嘉兴等地蜂拥而至。
收到帖子的自然昂然而入,许多未收到帖子、自忖有几分脸面或单纯想见识风色的,也各显神通,或是攀附交情,或是重金购得一个“引荐”
名额,将园子内外挤得水泄不通。
粗粗看去,竟有近千人之多,且多是各家有头有脸的人物,或是家主亲至,或是派出了能拿主意的核心子弟与掌柜。
人头攒动,衣香鬓影,交谈声、寒暄声、惊叹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几乎要掀开临时搭建的彩棚顶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