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武将徐逸(2 / 7)

加入书签

奔走,不避危难。渡江取夫人,就是其中一例。正因如此亲密的关系,孙策亦视吕范为至亲,每每请其赴宴,便与吴夫人一起饮食,并不紧执君臣之礼。

话说那吕范,自追随孙策以来,可谓战功赫赫。他们先是一举攻破庐江郡,紧接着便随军东渡长江,气势如虹地向着江东地区挺进。一路上,吕范所率之军势如破竹,在横江和当利一带与扬州刺史刘繇的部将相持不下。然而,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士兵们,吕范最终成功击溃了刘繇的部将张英以及于麋等人。随后,大军继续南下,一路高歌猛进,接连攻陷丹杨、湖孰等地。因其战功卓着,吕范被授予湖孰相一职。

在此期间,孙策也是战果颇丰。他相继攻克了秣陵和曲阿,并收编了原下邳国相笮融以及刘繇的残余部队。为了嘉奖吕范的功绩,孙策特意增派给他两千名兵士以及五十匹骏马。有此强援,吕范更是如虎添翼。

此后,吕范转而出任宛陵县令。当时,当地贼寇横行,百姓苦不堪言。但吕范临危不惧,带领部下奋勇作战,经过一番激烈交锋,终于成功击败了丹阳贼寇,还一方百姓以安宁。待其凯旋回到吴郡后,因功得到升迁,荣升为都督。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此后吕范依旧紧紧跟随着孙策南征北战。他们一同攻打盘踞在陵阳的祖郎,又与驻守勇里的太史慈展开激战。历经无数次大小战役,先后平定了七个县。吕范也因此再度加官进爵,被拜为征虏中郎将。不仅如此,他还曾出征江夏郡,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威名远扬。待回军之时,又迅速平定了鄱阳地区,使得当地局势得以稳定。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风云突变,一代豪杰孙策骤然病逝,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传遍了整个江东大地。得知此讯后,时任某地要职的吕范心急如焚,他立刻放下手中事务,马不停蹄地赶回吴郡,只为能送这位英主最后一程。

随着孙策的离世,其弟孙权挺身而出,毅然接过兄长遗留下来的重担,肩负起统领东吴势力的重任。年轻而果敢的孙权迅速整合各方力量,继承了孙策留下的强大军队,并决心继续拓展疆土,再征江夏。在此关键时刻,吕范被委以重任,与东吴重臣张昭一同留守根据地吴郡,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和稳定。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那一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一举吞并江南。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孙刘联军奋起抵抗,历史上着名的赤壁之战就此拉开帷幕。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中,吕范紧紧追随周瑜左右,出谋划策,奋勇杀敌,为最终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战后论功行赏,吕范因其卓越表现官拜裨将军,并兼任彭泽郡太守一职。此外,他还获得了彭泽、柴桑、历阳三地作为自己的奉邑,可谓荣耀加身。

然而,局势依旧变幻莫测。不久之后,刘备亲自莅临建业,欲与孙氏家族联姻结盟。此时的吕范独具慧眼,他敏锐地察觉到刘备此人非池中之物,日后必成大患。于是,吕范向孙权进言,建议将刘备软禁起来,以防其羽翼丰满后对东吴构成威胁。只可惜,孙权并未采纳吕范之计,让刘备得以安然离去。尽管如此,吕范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一如既往地尽忠职守。

此后,吕范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和功绩不断升迁。先是迁任平南将军,屯兵驻守于战略要冲之地——柴桑。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吕范深知此地对于东吴防御体系的重要性,日夜操练兵马,加强城防建设,确保一方平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吕范再次迎来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因多年来的累累功勋,他被封为建威将军,同时获封宛陵侯。不仅如此,他还兼任丹杨太守之职,负责治理昔日东吴的都城建业。除此之外,吕范更肩负起监督扶州以南直至南海地区一带军队的重任,其权势和威望一时无两。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