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大臣徐勃(2)(2 / 7)

加入书签

张汤居然模仿起法庭上法官审案的模样,煞有介事地对这只倒霉的老鼠展开了一场“严肃”的审判。从最初的调查取证开始,每一个细节都被详细记录下来。现场勘查、证人询问、物证收集等等环节无一不精心对待。随后进入提审阶段,嫌疑人被带到威严的审讯室,面对严肃的审讯人员,气氛紧张凝重。在审讯过程中,各种问题如连珠炮般抛出,嫌疑人的回答和反应也都被一一记录在案。这一份份案卷详实准确,不仅包含了案件的来龙去脉,更展现了审讯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审讯技巧。

接下来就是复审环节,上级官员对之前的审讯结果进行仔细核查,确保没有任何疏漏或错误。这个过程同样需要高度的专注和专业素养,只有经过反复推敲确认无误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步骤——判决。

最终,根据法律条文和相关证据,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那只作恶多端的老鼠被判处死刑,并以分尸的方式执行。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严谨有序,没有丝毫拖沓和混乱,简直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父亲全程目睹了小张汤处理这起案件的全过程,心中充满了惊讶。他发现小张汤无论是在“办案”时表现出来的冷静沉着、思维敏捷,还是其所撰写的“案卷”中文辞的精准恰当、条理清晰,都宛如一位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且老练稳重的大法官一般。这样出色的天赋和能力让父亲看到了小张汤未来在司法领域的无限潜力,于是下定决心要让他深入学习邢狱书卷和律法知识,以便日后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执法者。

时间匆匆而过,在父亲离世后,张汤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学识和出众的能力,顺利地出任了长安县吏一职。就在这时,命运之神似乎格外眷顾这位年轻人。当时,刚刚担任诸卿官的田胜因某些原因被拘禁在了长安。张汤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全力以赴地帮助田胜摆脱困境。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张汤四处奔走,搜集有利证据,运用自己所学的律法知识为田胜辩护。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田胜成功出狱。

重获自由后的田胜并未忘记张汤的救命之恩,他不仅与张汤继续保持着极为亲密的关系,而且在自己受封为周阳侯之后,更是不遗余力地将众多权贵介绍给张汤认识。这些人脉资源对于张汤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使得他在仕途上得以一帆风顺,步步高升。

张汤此人,早年间便在内史官任上崭露头角。因其能力超群,很快便获得了上司宁成的青睐有加。这宁成眼光独到,深知张汤乃不可多得之人才,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其举荐至丞相府。自此,张汤犹如鲤鱼跃龙门一般,得以平步青云,被调升至茂陵尉一职。而他所肩负的主要职责,便是主持那规模宏大的茂陵工程的修建事宜。

想当年,张汤尚处于官场底层之时,便已对利益得失之事极为看重。他深谙官场生存之道,懂得如何追随权势,亦能顺应潮流,随风而动。更有甚者,他竟敢公然以权谋私,暗中与长安城中那些腰缠万贯的富商们相互勾结,行那见不得光的交易之举。其中,尤以富商田甲和鱼翁叔等人为甚。他们沆瀣一气,通过各种手段谋取私利,全然不顾法纪纲常。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张汤如此行事,但他却也十分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即便后来位高权重,成为众人瞩目的高官显宦,他依旧不曾摆出丝毫官架子。相反,对于人情世故,他可谓拿捏得恰到好处。一方面,他热衷于与各方宾客频繁往来,时常设宴款待,饮酒作乐,大块吃肉。不仅如此,他对待那些曾经关照过自己的熟人更是关怀备至,对于自家贫困的兄弟亦是倾力相助,尽显仁义之风。另一方面,张汤还坚持时常前往拜访三公大人,无论严寒酷暑,从未有过片刻间断。每次拜见时,皆毕恭毕敬,礼数周全,向三公问安问候,以示敬意。

受到赏识

话说那周阳侯田胜之兄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