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1章 冯家(2 / 4)
的,但是听闻王叔一家来了大安宫,孙儿就和青雀过来了,因为,青雀和孙儿的感悟,是听王叔讲故事得来的。”
李复一听这个,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还是那西游记给闹的。
故事给他们讲完了,加上现实里朝廷收拾佛寺,这俩孩子,想多了。
不过,想多了,也不是什么坏事,尤其是,他们还会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
读书嘛,从来就不是什么闭门造车的事,相互之间谈论感想,有益增进学问的理解。
不得了啊,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得了啊。
“哦?”李渊笑道:“故事?是先前说过的,西游记的故事吗?”
李复微微一愣。
太上皇竟然也知道。
“是。”李承乾应声:“王叔已经将故事的结尾讲完了。”
“有趣有趣。”李渊笑着看向李复:“怀仁呐,来,给朕说说这个故事的结尾。”
“是。”李复拱手应了一声。
随后,再次讲述了一遍唐僧在西天被“勒索”的事儿。
李渊听过,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随后,他要看看李泰写下的感想。
午饭之前,几人坐在软垫上,凑在一起,临时成了故事讨论会了。
毕竟,这故事里,是真的有门道。
在座的也都是聪明人,人精堆里混出来的,想法自然就多种多样了,相互之间交流起来,轻松愉快。
况且,李渊也未尝没有借此要教导教导两个孩子的意思。
中午宴席过后,李韶抱着孩子去了偏殿休息,而李渊和李复还有俩孩子,则是坐在了一起,继续聊天。
说着说着,李承乾就提起了正事。
关于明年去林邑取占城稻的事。
也提起了冯盎。
“若是去林邑,船队最好就是从东合州(雷州)出发,那里,也在耿国公的辖区之内。”李承乾说道:“耿国公已经与两个儿子来到了长安,孙儿也见过他了。”
李渊抚须点头。
占城稻的事,是好事,要全力促成。
大唐的百姓有饭吃,这是天大的事情,百姓多一口饭吃,天下便少一分动荡。
冯盎嘛......
当年冯盎,还是他封的国公,给了诸多殊荣。
冯盎武德五年受李靖檄文而归顺大唐,当初以冯盎的辖地设置八州,封上柱国,高州总管,吴国公,其次子冯智戴为春州刺史,三子为东合州刺史。
不久之后,又改封其为耿国公。
贞观元年之前,冯盎未曾入长安,贞观后,新皇登基,冯盎在当地与谈殿等人互相争斗,仅有书信送往长安。
南边各地方州府前后上奏称冯盎谋反。
当初冯盎要谋反的事,闹的沸沸扬扬,朝廷都已经要派兵马讨伐了。
后来听说是被魏征上奏,将这件事给按了下来。
具体的细节,李渊就不知道了。
那时候,他人已经不管朝廷的事情了。
“冯盎来长安了啊。”李渊笑道:“如此,朝中诸多人,也该放心了,更何况,他还带着儿子来了。”
“怕是这次到长安,等走的时候,他的一个儿子,得留在这里。”
听到李渊这般说,李承乾脸上闪过一抹错愕。
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质子。
冯盎归顺大唐,但是他在南边的影响力太深了,广东一带,天高皇帝远,朝廷的政令到达那里,是否能够推行,是否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变数太多。
曾经冯家在那边,可以说是无冕之王了。
就算是归顺大唐,做了耿国公,可是势力还在。
否则贞观元年的时候,朝廷也不会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