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高要的新想法,科举!(1 / 2)

加入书签

高要做出如此安排,任命朵思为负责人,也绝非一时兴起。朵思的功绩,是实打实用战功垒砌起来的。他出身南越本土,是最早一批投效高要的当地豪酋或将领之一,其本身就代表了高要政权对南越地区的成功整合与用人不疑。在早期的平叛与扩张中,朵思及其麾下熟悉山林环境的部众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在攻略“甄陀”地区的战役中,当时坐镇中军的是曹参,但真正在前线执行战术、利用复杂山地将朝廷派来的六万多大军拖住、分割、乃至最终困死的,正是朵思指挥的山地部队。他们神出鬼没,利用对地形的极致熟悉,设伏、断粮、夜袭,将人数占优的官军折磨得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此一战,让朵思“山地战专家”的名声彻底打响。

其后,在多场战役中,朵思的部队都屡立奇功,让当时的秦廷正规军吃尽了苦头,损兵折将。而在那场关键的、由萧何策划的“喜马拉雅绕路奇袭汉中”的宏大战略行动中,朵思更是作为重要的辅助指挥官参与其中。

尽管那场战略大迂回最终因消息走漏等原因,形成了被反包围的不利局面,但朵思及其部下在极端恶劣的高原与山地环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与生存能力,以及在突围过程中的奋勇作战,依然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战功。

而在高要亲自指挥的、决定天下归属的最后一战中,表面上大规模军团对决是主角,但在广阔的战场外围,无数次的设伏、阻击、骚扰敌军后勤线、侦查敌情的行动中,朵思训练并分散到各军的山地兵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精于丛林伪装藏匿之术,如同鬼魅般渗透到敌军眼皮底下,获取情报,或者突然发动致命一击,搅得敌军后方不得安宁,极大地支援了正面战场。

此前,这些宝贵的特殊兵种,尤其是山地兵,大多是被高要有意识地打散,分配到各个常规军团之中,作为战术层面的补充和加强,以期在特定战场上能发挥奇效。但这一次,高要的战略思想显然发生了跃升。他决定不再将这些“杀手锏”分散使用,而是要集中起来,成立一个独立的、高度专业化的“特种集团军”。

这支军队不需要庞大的数量,其五万人的规模,追求的乃是极致的质量与协同作战能力。重骑兵的毁灭性冲击、重甲兵的钢铁防线、藤甲兵的灵巧突袭、山地兵的幽灵般的渗透与控场,再加上精锐特种兵的敌后破袭,这些单位组合在一起,将在未来的战争中扮演“战略铁砧”和“手术刀”的双重角色。

在关键时刻投入战场,他们有能力扭转战局,执行常规部队无法完成的超高难度任务。而这支强大力量的直接指挥官是朵思,最终掌控者则是高要本人,这无疑为高要的王权增添了又一重沉甸甸的砝码,也标志着王国的军事体系向着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和高度集权的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

高要端坐于王座之上,他的声音平稳而威严,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敲定着新王朝的权力架构与运行法则。“至于各个集团军的晋升名单,以及职位变更的名单,”他目光扫过阶下肃立的文武重臣,缓缓说道,“由各个集团军自主上报于兵部,由兵部审阅之后,报给内阁来处理。”

这道命令,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他深思熟虑后的统治智慧。他心中清楚,一个新的王朝,其稳固不仅在于疆域的广阔,更在于一套高效且权责分明的官僚体系。除了内阁、六部以及各个集团军的首脑人物这些金字塔尖的存在,需要他亲自掌控和平衡之外,再往下的册封,那人员就太多了,动辄上百人。

这些中下层官员的才能、品行、以及与各方势力的牵扯,盘根错节,若是指望在一天之内于朝会上探讨清楚,不仅太费事了,更可能因争论不休而延误政事。更不用说往下两个级别,那几乎就是上万人不止了,这还没有计算各郡的郡守这种封疆大吏般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