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高要的新想法,科举!(2 / 2)

加入书签

职位。因此,高要为自己划定了清晰的权责边界:他只需要负责审核高层,以及一些关系国运的特殊人才就可以了。这既是抓大放小的驭下之术,也是保证国家机器高效运转的必然选择。

在宣布过这些事情之后,高要适时地解散了朝会,让那些心思各异的官员们退去,却独独留下了所有内阁的成员。当大殿的门被缓缓关上,内部只剩下这些他最核心的班底时,氛围从公开的庄严转为私密的凝重。

“好了,如今各位都是追随我时间已久的存在,”高要的语气缓和了些,带着一丝与老部下商议的意味,“我还有一个想法,准备在明年实行,那就是组织科考。”

“科考?”

这两个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立刻在阁臣中激起了涟漪。在场的众人,如萧何、曹参、张良,乃至提出异议的武涉,一个个都露出了一脸不解与探寻的神色。这并不奇怪,毕竟真正的隋朝开创科举距离现在还有着很多年,现在的这些人,所熟悉的是察举、征辟与军功授爵,自然不可能超前地理解“科考”这一划时代的制度创新。

高要对他们的反应早有预料,他成竹在胸地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面对着天下人,公开招揽人才。我们要建立一套层级选拔的机制,从每个县城开始,经过严格的考核才能逐级晋升。县级先进行考核,通过了县试的学子便有资格参加郡考,郡一级取其优秀者,保送到咸阳,参加由朝廷举办的统一考试,即总考。最后,在总考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者,再由孤王亲自于殿廷之上进行考核,这便是‘殿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