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4章 新的开始4(2 / 2)
力,而是根正苗红的国内势力延续——其核心领导层多来自国内工商界与知识界,与国民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双方的合作少了许多猜忌。
早在全面抗战爆前,其前身便在东南沿海地区经营实业,抗战爆后,他们辗转迁往西南与西北,在华联的帮助下在后方建立了一条基本的的工业体系,小到步枪子弹,大到火炮钢材,都能实现自主生产。
只不过产量还不行,可也算解决了有与没有的尴尬境地。
另外华联还给国府带来的第一个“定心丸”
,便是粮食。
1943年,河南、山东等地遭遇严重旱灾,加上日军的掠夺,国统区的粮食危机已经到了临界点,前线士兵常常一天只能吃两顿稀粥,后方百姓更是易子而食的惨剧时有生。
就在此时,华联通过秘密运输线,一次性向国府调拨了一千多万吨粮食,这些粮食分装在印有“华联实业”
字样的麻袋里,从西北的兰州、西南的昆明源源不断地运往重庆、西安等前线重镇。
当第一批粮食运抵重庆时,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亲自到码头迎接,看着堆积如山的麻袋,他对着华联的代表连连拱手:“你们这是救了国府的命啊!”
当然最终到底有多少粮食真的用于救灾与放给普通百姓就不得而知,其实救灾的主力还是华联与工农党的政府。
粮食危机的缓解,让国府终于能喘口气,可新的不满也随之而来——华联的援助并非只针对国府,还同时流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党武装。
据前线传来的消息,工农党控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根据地,得到的援助规模并不比国府少,不仅有粮食、药品,甚至还有少量的轻重武器。
这个消息传到重庆后,不少军政要员炸开了锅,军政部次长林蔚在会议上直言:“华联这是在养虎为患!
工农党拿到这些物资,将来岂不是要跟我们对着干?”
面对这样的质疑,大部分国府高层却只是嗤之以鼻,有人私下里点拨林蔚:
“你也不看看华联的当家人是谁?那可是宋家的公子!
宋家与国府的关系,还用得着说吗?他们怎么可能大规模援助土共?难道要自掘坟墓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