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分析(1 / 2)
面对楚帝那番软中带硬、直指利害的话语,萧照渊非但没有动怒,嘴角反而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淡然笑意。他轻轻抬手,止住了几位因楚帝‘狂妄’而面露愠色、欲要呵斥的臣子。
“司徒陛下所言,确是实情。”萧照渊的声音依旧平稳,仿佛在讨论一件与己方无关的事情,“三境未平,确是我大秦心腹之患,”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而锐利,如同能穿透迷雾,直指本质:“然而,三境之地,亦有轻重缓急之分。南境司徒静...”他提到这个名字时,语气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其所求,朕略知一二,或可化干戈为玉帛,未必需要刀兵相见。”
他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目光锐利地看向楚帝,点破了其中关键:“西境边军,群龙无首,据险自守,无非是剿或抚,皆在朕一念之间,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唯独东境,司徒易手握重兵,毗邻大周,其态度,方是决定这盘棋下一步走向的关键!”
萧照渊的语气带着一丝洞察:“若司徒易愿降,则东境传檄可定,白起、李靖两大军团便可长驱直入,与东部卫青、北部孟珙,形成三面合围之势,将大周彻底变成瓮中之鳖!”
“反之...”萧照渊微微一顿,声音低沉了几分,“若司徒易执意抵抗,甚至与大周结盟。我两大军团便需在东境陷入苦战,即便能胜,也必是惨胜,元气大伤。届时,非但合围大周成空谈,我大秦恐将陷入长期作战的泥潭,对于大楚其余势力而言,将会是一个复辟的机会。这正是大周如今最愿看到的结局。”
他的这番分析,条理清晰,直接将问题的核心赤裸裸地剖开,摆在所有人的面前。他毫不避讳地承认东境问题的棘手性和重要性,也展现了他对全局的精准把握。
一时间,楚帝陷入了沉默。他发现自己手中自以为能用于博弈的筹码,在对方冷静的剖析下,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萧照渊看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整个天下的棋局。
看着无言以对的楚帝,萧照渊并未流露出任何得意之色,只是平静的挥了挥手。
“司徒陛下毕竟是曾经执掌万里江山的帝王,羁押天牢,有失身份,也非待客之道。”萧照渊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便在朱雀大街择一清净府邸,请司徒陛下暂居。一应供给,按亲王例份,不得怠慢。”
这道命令,让殿内众臣都有些意外。不杀,已是宽宥;不囚于天牢,反而安置于繁华的朱雀大街,这待遇,几乎可以说是优渥。这既是对楚帝曾经身份的承认,也是彰显大秦的气度,更是做给那些尚未归附的楚地势力所看。
“至于大楚其余人等,”萧照渊的目光扫过独孤文等人,“且暂押刑部大牢,以待日后勘定功过,再行处置。”
殿前侍卫上前,恭敬地对楚帝做了个‘请’的手势。楚帝深深看了一眼龙椅上的萧照渊,眼神复杂,最终什么都没说,转身跟着侍卫走出了大殿。他的背影,依旧挺直,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落寞与孤寂。
待楚帝一行人离开后,萧照渊的目光再次投向殿外,一切的关键,依旧在于那几位手握重兵的司徒氏子弟手中。
大楚南境,穆远山府邸。
一只信鸽扑棱着翅膀落下,亲兵取下绑在腿上的细小竹管,快步送入帅帐。穆远山展开那封来自东境、笔迹熟悉的密信。
“远山兄,北地倾覆,国都不存,我司徒氏江山倾覆在即。敢问远山兄,今南境之地,穆兄与第一军团,所奉者谁?是幼主,延续国祚?还是...静公主,另谋出路?”
这封信,像一块巨石投入穆远山本就波澜起伏的心湖。
他放下信纸,走到窗前,心中百感交集。
效忠幼主?五皇子尚且年幼,在这乱世,一个孩童如何能担当起复兴大楚的重任?更何况,如今楚帝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