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生路(1 / 2)
帝都,无极殿。
萧照渊看着白起加急送来的文书,上面详细记录了东境使者所言以及司徒易试探性投降的意向,他放下文书,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
“陛下,”萧何在旁缓声道:“司徒易主动遣使,其意已明,欲寻一出路,此乃平定东境之良机。”
“朕知是良机,”萧照渊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考量,“但司徒易非寻常降将。他是正统亲王,在大楚威望犹在,拥有巨大的号召力。处置不当,极易可能引发大楚旧民的不满和反弹,甚至可能成为未来动乱的根源。更何况,他麾下尚有数十万经历战火锤炼的边军和第二军团,战斗力不容小觑。如何消化这股军队,还需要思量一番。”
房玄龄开口道:“陛下,司徒易身份敏感,不可使其居于旧地,更不可使他继续掌兵。臣以为,可封其虚爵,赐帝都华宅,荣养于帝都。即可显我大秦诚意,也可置于眼皮之下,便于监控。”
贾诩补充道:“房大人所言甚是。其麾下军团,必须打散重整,将领或调离,或领虚职,士卒择优编入各军。更需要派遣我大秦嫡系官员前往东境,接管一切,彻底消化。”
郭嘉眼中精光一闪,进言道:“陛下,司徒易如今无非是待价而沽,其所虑者,无非权位,性命。臣以为,可明升暗降,许其王爵,甚至可赐予更尊荣的虚衔,但其必须离开东境根本之地,迁至大秦内地。”
萧照渊听着众人的建议,眼中光芒闪烁,显然在心中权衡利弊。这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安置,更是一盘关乎天下归一大局的奇妙棋局。给多了,恐留后患;给少了,又怕逼反对方,让大周得利。
他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既能满足司徒易的需求,又能彻底消除其政治和军事威胁,同时还能给其余楚地势力树立一个典范。最终,他的手指在御案上轻轻一叩,似乎有了决断。
“拟旨!”萧照渊声音沉稳而决断,“回复白起,让他告知东境使者,朕欣闻易王爷深明大义,心系苍生。若愿归附,朕必以诚相待,保其宗庙,全其富贵,绝不吝啬王侯之封!”
“另外,传旨豫让,加紧对东境各军团内部渗透、分化,重点拉拢重要将领!”
“臣等遵旨!”
一套针对司徒易的方案,从帝都发出。萧照渊要以最稳妥的方式,将东境啃下来。
数日后,扬州,帅府书房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司徒易坐在主位,下方是追随他多年的将领和谋士。案几上,摊开着三份文书。
大周的条件:一字并肩王,承认自治,军事同盟,物资支持。条件极为优渥,给予了扬州最大的自主和尊重,诱惑极大。
南境穆远山的回信:虽未言明,但态度清晰,南境以长公主司徒静为核心。但司徒静与秦帝关系天下皆知,暗示了南境未来很可能走向归附大秦的道路。
大秦的条件:保证宗庙、富贵、不吝王侯之封。言辞客气,但关于兵权、地盘等实质性问题,只字未提。
“诸位,都说说吧。”司徒易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沙哑,“前路三条,何去何从?”
一名性情刚猛的将领率先抱拳道:“王爷!大周诚意十足,许以王爵,允我扬州自治!我等仍有兵马钱粮,进可与大周联手,退可割据一方,逍遥自在!何必去看大秦的脸色,仰人鼻息,做个空头王爷?”
一位老成持重的谋士则摇头反驳:“将军此言差矣!大周承诺,看似美好,实则空中楼阁!我等与周人结盟,名为盟友,实则前沿屏障,必首当其冲秦军兵锋!更何况,周人反复无常,今日许王爵之位,他日若局势有变,焉知不会兔死狗烹?”
他转而看向大秦的条件,语气复杂:“反观大秦,虽未给予实权承诺,但至少保证了王爷以及我等性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