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集:海外工坊(3 / 3)

加入书签

>

林砚看着糖龙顺着水流缓缓漂向河心,荧光石的光在水波里晃荡,像一颗跳动的星星。她忽然想起师父的话,想起初到印度时的挫败,想起和卡维里在灶台前守了三天的夜晚,想起拉吉夫老人手抄本里的莲花守护兽——原来真正的传承,从不是让糖龙保持一成不变的模样,而是让它带着不同土地的气息,在不同的文化里生根、开花。

就像这恒河畔的莲花糖龙,它有着中国糖艺的骨血,熬糖的火候里藏着双生谷的老规矩;也裹着印度文化的芬芳,莲花座、海娜纹样、荧光石,每一处细节都沾着加尔各答的阳光和恒河的水汽。它不再是单纯的“中国糖龙”,而是成了跨越国界的甜,成了连接两种文化的桥。

后来,林砚在工坊的墙上挂了一块木板,上面贴着来自不同国家的糖龙照片:土耳其的“星月糖龙”,龙尾缀着新月纹样;泰国的“佛莲糖龙”,龙首顶着小佛像;哈萨克斯坦的“草原糖龙”,龙身缠着用糖做的羊毛卷……每一张照片旁边,都写着当地工匠的名字和他们对糖龙的理解。

而木板的最上方,林砚用中文和印地语写了一句话:“甜,是共通的语言;美,是永恒的桥梁。”

那天傍晚,卡维里的女儿又来工坊了,手里拿着一张画,画上是一只顶着莲花冠的糖龙,龙身边绕着小小的人影,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这是我和妈妈,还有林老师的糖龙。”林砚蹲下身,摸了摸小女孩的头,远处恒河的风飘进工坊,带着淡淡的水汽,和空气里的焦糖味、茉莉香混在一起,甜得让人心里发暖——她知道,这朵开在恒河畔的糖龙花,会一直开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