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集:小林竹篾融糖韵(2 / 3)
里已经记了不少东西,有糖龙老先生的口诀,有逸霄说的糖艺技巧,还有她自己试错的笔记,纸页边缘都被翻得有点卷边了。
“对了,”逸霄又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个小布包,打开是几块晒干的甘蔗皮,“泡竹篾的时候加一点,能让竹篾带点淡淡的甘蔗香,编好后也不容易招虫。”
小林接过布包,放在鼻尖闻了闻,是清甜的香味,一点都不冲。她看着手里的竹篾,又看了看逸霄,忽然觉得之前的委屈都散了。其实她不是怕难,是怕自己做不好,辜负了糖龙老先生的期望——毕竟这“竹编糖龙”,是老先生生前一直想做却没来得及完成的作品。
“我以前总觉得,编竹篾就是要用力,要把它掰成我想要的样子。”小林一边编着龙身,一边轻声说,指尖的竹篾像有了灵性,跟着她的动作转着圈,“现在才知道,原来要顺着它的性子来。”
逸霄笑了笑,拿起一根竹篾,学着糖龙老先生的样子,轻轻掰了掰:“竹性跟人一样,你对它温柔,它就对你温顺。糖也是这样,急了就会糊,慢下来才能熬出好味道。”
小林点点头,继续编篾。书房里很安静,只有竹篾碰撞的轻响,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桂树叶声。月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桌上的竹篾和笔记本上,泛着柔和的光。她编得很认真,每一根篾条都仔细对齐,每一个弧度都慢慢调整,连呼吸都放轻了,怕惊扰了手里的竹篾。
不知不觉,天已经有点亮了。小林放下竹篾,伸了个懒腰,才发现龙身已经编到第四节了,青润的竹篾拼出的龙腹,带着淡淡的甘蔗香,在晨光里泛着光。逸霄靠在椅背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罐糖雾糖浆,锡罐上的龙纹在晨光里很清晰。
小林轻轻把笔记本放在桌上,又给逸霄盖了件外套。她看着手里的竹篾,忽然想起糖龙老先生说过的话,那句话她记在笔记本的第一页:“手艺不是跟材料较劲,是跟自己的心较劲,心顺了,手艺就顺了。”
她拿起一根新的竹篾,蘸了点剩下的糖雾糖浆,轻轻揉了揉。竹篾在她指尖慢慢变软,她开始编龙鳞,每一片都留着细小的缝隙,等着以后嵌上苏绣的糖色线。晨光里,她的指尖翻飞,竹篾像活过来的龙,慢慢在她手里成形。
窗外的桂树又落了片叶子,飘进书房,落在笔记本上。小林低头看了看,笔记本上的字迹娟秀,最后一行写着:“竹顺其道,甜自心生。”她笑了笑,继续编篾,指尖的动作更轻柔了,好像怕碰碎了手里的甜。
没过多久,张奶奶就来了,手里拿着个竹篮,里面是染好的苏绣糖色线,一根根绕在竹轴上,琥珀色的线在晨光里像流动的糖汁。“丫头,线给你带来了,”张奶奶凑过来看龙身,眼睛一亮,“这竹篾编得好啊,润得很,跟逸霄他师父当年编的一样。”
小林赶紧站起来,把张奶奶让到桌边。逸霄也醒了,揉了揉眼睛,看到张奶奶手里的线,笑着说:“张奶奶,您这线染得真好,比上次的还亮。”
张奶奶摆摆手,拿起一根线,对着晨光看了看:“用的是今年新收的甘蔗汁,熬了三个时辰才染好的,嵌在竹篾里,太阳一照,能看出糖色的光泽。”她拿起针,教小林怎么把线嵌进细缝里,“针脚要小,别扎透竹篾,不然就不美观了。”
小林学得很认真,一针一线地嵌着线。张奶奶在旁边看着,偶尔指点两句,逸霄则在旁边泡了壶茶,茶香混着甘蔗香和竹香,在书房里漫开。阳光越来越暖,照在三人身上,也照在慢慢成形的竹编龙身上。
龙身编到第六节时,小林忽然发现有一处竹篾有点松,她有点慌,怕之前的功夫白费。逸霄走过来,看了看,说:“别慌,用棉签蘸点糖雾糖浆,轻轻涂在接口处,晾干就好了。”
小林照着做,果然,糖浆干了之后,竹篾就牢固了,而且一点都不影响外观。她看着手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