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灵医启幽途 哲思融医绽华光诡影伺机密蕴藏(2 / 6)

加入书签

多年来,他时常在夜深人静时研读道家经典,思考其中蕴含的医学哲理,力求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治病救人之中。

素问托腮沉思片刻,眼神中闪过一丝恍然,开口道:“师兄所言极是。

就像上次那位病人,身体虚弱,诸多医家皆主张大补,可效果甚微。

我们依循道家思想,以平和之药调养,助其激自身元气,反倒逐渐康复。

这其中的道理,恰似‘润物细无声’,微妙而又神奇。

人体就如同一个小宇宙,自有其运行的法则,我们不应强行打破,而应引导其回归正轨。”

她说话时,目光专注地看着灵枢,认真倾听他的每一句话,不时点头表示认同,同时也会结合自己的行医经验,提出独特的见解,展现出她聪慧且善于思考的一面。

素问在跟随灵枢行医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道家思想在医学中的运用有着自己深刻的感悟。

正说着,一阵阴寒刺骨的风,仿若从地狱深渊呼啸而来,裹挟着无尽的寒意,猛地灌进屋内。

烛火猛地摇曳几下,险些熄灭,整个医馆瞬间被一股诡异的气息笼罩。

素问不禁打了个寒颤,下意识地往灵枢身边靠了靠,声音微微颤抖:“师兄,这风……莫不是那神秘力量又有动静了?”

灵枢面色凝重,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向那被黑暗彻底吞噬的夜空,沉声道:“莫慌,或许是天地间的气机变化。

但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这医学与哲学的融合之路,怕是不会一帆风顺。”

灵枢在面对突状况时,总能保持冷静,迅分析局势,他深知在这充满未知的探索之旅中,慌乱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唯有沉着应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素问在恐惧时,会不自觉地依赖灵枢,她相信师兄的判断与能力,在她心中,灵枢就像一座沉稳的大山,为她遮风挡雨。

灵枢凝视着窗外的黑暗,脑海中飞运转,思索着这股寒风背后可能隐藏的危机,他知道,在探索医学与哲学融合的这条道路上,每一步都可能充满艰险。

此时,灵枢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画面:在一片云雾缭绕、仙气氤氲的深山之中,一位白苍苍的老者,身着道袍,正闭目打坐。

老者周身散着柔和的光芒,与周围的自然融为一体,仿佛他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灵枢心中一动,难道这是道家高人在给予指引?他将这一景象告知素问,素问惊讶地说道:“师兄,这或许是个启示。

道家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我们在医学中融入道家思想,不正是在探寻人体与自然的和谐之道吗?或许我们接下来的探索,应多从自然万物中汲取灵感。”

素问的思维敏捷,能够迅将灵枢的经历与当下的探索联系起来,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想法,这也让他们在探索医学与哲学融合的道路上,能够不断开拓新的思路。

素问一边说着,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着自然万物与人体之间的微妙联系,思索着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医学实践中。

接下来,他们将目光转向儒家思想。

灵枢拿起一本《论语》,书页翻动间,似有千年的智慧气息扑面而来,缓缓说道:“儒家讲究‘中庸之道’,这在医学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用药和治疗方法,都要讲究适度原则,过犹不及。

就如《诗经》中所言‘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摘芣苢需适时适量,治病亦是如此。

用方用药,皆要权衡利弊,把握分寸,方能达到最佳疗效。”

他读书时,神情专注,声音抑扬顿挫,仿佛能将书中的智慧通过声音传递出来,感染着身边的素问。

灵枢对儒家经典的诵读从未间断,他深知其中的“中庸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