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灵医启幽途 哲思融医绽华光诡影伺机密蕴藏(3 / 6)
道”
在医学领域同样适用,无论是用药剂量还是治疗手段,都需恰到好处。
素问微微颔,目光中透着思索,回忆道:“师兄,我想起曾医治过的一位热病患者。
起初,我们用药过猛,虽热症稍减,却引了其他不适。
后来,我们调整用药剂量,遵循中庸之道,病症才得以彻底治愈。
这其中的分寸把握,实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就像做人行事,不可偏激,治病亦是如此,唯有平衡协调,才能让身体恢复健康。”
她在回忆过往病例时,眼神中流露出对医学的敬畏与专注,每一个病例都是她成长的宝贵经验,也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儒家思想在医学中的应用。
素问清楚地记得那位热病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调整治疗方案后病人逐渐康复的过程,这让她对“中庸之道”
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有了切身体会。
就在这时,医馆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那声音缓慢而沉重,仿佛是有人拖着千斤重担在行走。
灵枢和素问对视一眼,眼神中均闪过一丝警惕。
灵枢低声说道:“我去看看。”
说罢,他拿起墙边的佩剑,剑身寒光闪烁,似在诉说着它的锋利与威严。
灵枢平日里虽温文尔雅,但在面对可能的危险时,却毫不畏惧,这把佩剑跟随他多年,见证了他的果敢与坚毅。
素问则紧紧跟在身后,手中紧握着一个装有银针的布袋,那银针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冷冽的光,以备不时之需。
素问虽为女子,但在关键时刻,也毫不退缩,银针是她的武器,也是她治病救人的工具,她相信自己的医术,也相信与灵枢并肩作战的力量。
两人小心翼翼地朝着门口靠近,灵枢的手紧紧握住剑柄,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素问则屏气敛息,全神贯注,手中的银针仿佛是她对抗未知的底气。
灵枢轻轻打开门,一股浓重的雾气扑面而来,那雾气仿若实质,视线所及之处,皆是一片白茫茫,仿佛置身于混沌之初。
在雾气之中,隐隐约约有一个身影缓缓走来。
那身影身形佝偻,手中似乎拿着一根拐杖,每走一步,都伴随着一声沉闷的声响,似是来自地府的丧钟。
灵枢握紧佩剑,大声喝道:“来者何人?”
那身影并未回应,依旧缓缓前行,仿若未闻。
待那身影走近,灵枢和素问才看清,原来是一位身着黑袍的老者。
老者面容憔悴,皮肤犹如干涸的河床,满是沟壑,眼神中透着一股深深的疲惫,仿佛背负着千年的沧桑。
老者抬起头,目光在灵枢和素问身上扫过,那目光仿若能穿透人心,缓缓说道:“听闻二位欲将医学与哲学融合,此乃大善之举。
然前路荆棘密布,诸多险阻。
法家的‘以法治医’思想,你们不可忽视。”
说罢,老者从怀中掏出一本破旧的书籍,递给灵枢。
灵枢接过书籍,只见封面上写着“法医学典”
四个古朴的大字,字体苍劲有力,似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老者又说道:“此书乃法家医学之精髓,望二位善用。”
言罢,老者转身,缓缓消失在雾气之中,那雾气仿若有意识一般,迅将老者的身影吞噬,不留一丝痕迹。
灵枢和素问望着老者消失的方向,心中满是疑惑,却也深知这本《法医学典》或许是他们前行路上的关键指引。
灵枢和素问回到屋内,迫不及待地翻开那本《法医学典》。
书中详细阐述了法家“以法治医”
的思想,主张建立完善的医学管理制度,规范医者的行为。
从医者的选拔、考核,到诊断、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