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鼎中乾坤调五味膳里阴阳定死生(1 / 5)
鼎中乾坤调五味,膳里阴阳定死生
一、青铜食器藏玄机
神心阁膳房的铜炉在卯时燃起松柴,火焰呈青蓝色,舔舐着三足鼎的底部,出“噼啪”
轻响,火星溅落在鼎身,化作细小的金色纹路。
鼎身刻着《素问?脏气法时论》的全文,每个字的笔画里都嵌着不同的食材粉末——“肝”
字填着青色的梅子粉,粉粒细腻如尘;“心”
字嵌着赤色的花椒末,颗粒饱满,在火光中泛出五彩光晕,流转不定。
灵枢用墨家矩尺丈量鼎口的直径,鼎身刻度与鼎沿的饕餮纹严丝合缝,连纹路的深浅都分毫不差。
他突然转动尺端的铜钮,鼎盖“咔嗒”
弹起,喷出的蒸汽带着浓郁的药香,在梁上凝成“五谷为养”
四个篆字,字体周围萦绕着淡淡的雾气。
“《黄帝内经》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素问正用银刀剖开枚龙眼,刀刃锋利,切开果肉时毫不费力,果肉的汁液滴在玉盘里,竟自动聚成“阳”
字,笔画圆润饱满。
“但墨家《备城门》记载的‘守城食方’,却讲究‘五味相济,如攻守相济’。”
她将龙眼核抛入铜炉,火星突然炸开,在半空组成幅《膳食攻守图》:左边是道家的“辟谷丹”
,色泽金黄,散着草木清香;右边是墨家的“行军饼”
,表面粗糙,却透着麦香;中间用朱砂画着个太极阴阳鱼,鱼眼处分别嵌着颗米粒和粒花椒。
膳房西角的七口铜锅突然自转,锅沿的刻度清晰可见,显示着不同季节的饮食禁忌——春季锅刻“忌生冷”
,字体为绿色;夏季国标“忌辛辣”
,字体为红色;转动的锅耳碰撞出《诗经?七月》的韵律,声调高低起伏,如同有人在轻声吟唱。
灵枢掀开秋季锅的锅盖,里面的莲子羹正在自动分成七份,每份的莲子数量都暗合北斗七星的位置,不多不少。
羹面的油花突然聚成只青鸟,羽翼丰满,栩栩如生,展翅欲飞时化作枚青铜匙,匙柄刻着“墨道膳经”
四字,字迹古朴苍劲。
突然有片枯叶从窗缝飘入,叶片枯黄,边缘卷曲,落在莲子羹里,瞬间化作条黑色的蜈蚣,长足舞动,模样狰狞。
素问迅用银刀挑起蜈蚣,动作敏捷,刀尖刺破虫腹的刹那,流出的不是毒液而是墨汁,墨汁浓稠如漆,在玉盘上写出“蛊”
字,笔画扭曲。
“这是墨家‘食蛊’,”
她将银刀在火上灼烧,刀身泛红,墨汁遇热变成金色,“用百种毒物与食材同煮,能断人阴阳,也能补人虚实,全看配伍之道。”
膳房的门突然被推开,冷风卷着雪花涌入,雪花落在地上瞬间融化,七个身着皂衣的人影立在门口,身影挺拔如松。
为者捧着只青铜食盒,盒身刻着“八珍”
二字,边角的铜锈里嵌着细小的谷粒,饱满圆润。
“神心阁的‘四季膳方’,果然名不虚传。”
那人掀开食盒,里面的菜肴突然活过来——熊掌在盘中踱步,皮毛油亮;鲤鱼在酱汁里摆尾,鳞片闪着银光;最诡异的是那碗燕窝,竟化作只白色的蝙蝠,振翅时掉下的绒毛在桌上组成“七”
字,笔画纤细却清晰。
二、五味调和破迷局
午时的阳光透过膳房的窗棂,光线穿过窗纸上的花纹,在地面织成张五色网——东方青如麦,透着勃勃生机;南方赤如椒,热烈似火;中央黄如粟,沉稳厚重;西方白如盐,纯净无瑕;北方黑如豆,深邃神秘。
灵枢正在调配阳虚体质的药膳,羊肉块在陶罐里翻滚,与当归、生姜碰撞出“咕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