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丹青墨韵通阴阳宫商角徵契道心(3 / 6)
命的咒符!
这手段阴毒,完全违背了医道仁心!”
三、书斋笔墨孕医魂
崇业坊的书斋堆满了手稿,《千金方》的残页与《离骚》的刻本相互堆叠,墨香中混着淡淡的药味,是当归与艾草的气息。
书生白乐天正抄写医案,他伏案疾书,笔尖落下的“气”
字突然浮起,化作团白雾,在纸面凝成个盘膝打坐的道人,道人的衣着、姿态与《黄庭经》版画中的形象分毫不差,道人双目微闭,似在吐纳。
“《文心雕龙》言‘文者,天地之心也’,”
白乐天推开窗,让月光照在稿纸上,月光洒在纸上,字里行间似有银光流转,“可这些医学故事总在落笔时变异,‘扁鹊见蔡桓公’会变成戴着青铜面具的医者,面具上的纹路与墨家符契一般,‘华佗刮骨’的刀上会缠着赤色的经络线,线的末端还滴着血珠。”
他从书箱取出本蓝布封皮的抄本,封皮上绣着个小小的“墨”
字,书页间夹着的干枯花瓣突然绽放,露出里面刻着的墨家机关纹,纹路精巧,机关暗藏。
灵枢翻开抄本,纸张泛黄,却韧性十足,他现其中记载的不仅是医案,还有墨家的“隐语术”
——将医理藏在诗句的平仄中。
“你看这‘离离原上草’,”
他指着诗句旁的批注,批注的字迹细小却清晰,“每个字的声调都对应不同的穴位,平仄交替暗合针灸的补泻手法。
平声为补,仄声为泻,如此精妙,不愧是墨家智慧。”
话音未落,书页突然自动合拢,出“啪”
的一声,封皮上的“本草”
二字渗出金光,在桌上投射出善堂老妪的影子,老妪正用青铜针在墙上刻字,刻下的竟是“初七”
二字。
素问注意到书斋的烛火呈青绿色,火苗摇曳,映得周围的物件都蒙上了一层诡异的青光,烛泪滴在地上,凝成个微型的药圃,里面生长的草药都是《诗经》中提到的植物,“蒹葭”
“白芷”
“卷耳”
等,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药香。
“这是道家‘文气生药’之术,”
她拾起片烛花,烛花冰凉,现烛芯是用墨家的“火引草”
制成,草茎中可见细小的铜丝,“文字的精气能滋养药魂,就像《黄帝内经》说的‘言有微,行有终’。
文字承载医理,医理孕育生机,相辅相成。”
烛火突然爆燃,火光冲天,照亮了屋梁上的字迹:“初七,书成泣鬼神。”
字迹猩红,似用鲜血写成。
深夜的书斋突然响起翻书声,“哗啦哗啦”
,所有的医书都自动翻开到“七方”
章节,书页间飞出无数只纸鹤,鹤翅扇动,出轻微的声响,鹤嘴衔着的小字组成《卫生九策》的残句,字句间闪烁着金光。
白乐天突然指着窗外,眼中满是震惊,月光下的长安城轮廓竟与他手稿中的人体经络图完全重合,朱雀大街是“督脉”
,东西两市是“左右气海”
,曲江池则像是“血海”
,脉络清晰,浑然天成。
“墨家的‘城脉图’,”
他的声音带着敬畏,身体微微颤抖,“原来长安本身就是幅巨大的医图,我们日日生活在这医图之中,却浑然不觉。”
纸鹤突然集体转向,翅膀拍打的频率变得急促,朝着太医院的方向飞去,在空中排出“墨渊书”
三字,字的笔画间有黑气缭绕。
灵枢抓起只纸鹤,鹤翅冰凉,他现鹤翅的纹路是用活人血画成,血珠中浮现出个模糊的人影,正将医书投入青铜鼎,鼎中冒出黑烟,吞噬着书页。
“他们在用文字炼
↑返回顶部↑